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5月29日,淮安市委市政府在京举行大运河(淮安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暨中国水工科技馆规划咨询会,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许正中,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徐海军,省水利厅厅长陈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张建云、胡春宏等领导、专家应邀出席,一起为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出谋划策。市委书记蔡丽新出席活动并致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毅主持活动。
“今天很荣幸邀请到各位领导、专家和乡贤参加大运河(淮安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暨中国水工科技馆规划咨询会,谋划更好更快落实中央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决策部署。这也是借大家智慧,提升淮安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水平。”蔡丽新开宗明义介绍了举办咨询会的初衷,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咨询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欢迎,感谢大家献计献策。
许正中说,作为一名淮安人,我为家乡的发展点赞,为家乡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淮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淮安大地掀起了一次次波澜壮阔的治水高潮,淮安的治水史就是中华民族在艰难曲折中奋进的缩影。淮安建设中国水工科技馆,可以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感受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这是奋发图强、敢为人先的淮安人胸怀大局、放眼全局的具体体现,是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正确行动。
欧晓理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谋划一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工程。建议中国水工科技馆充分挖掘淮安丰富的水工文化、水利遗存,彰显水韵特色。积极探索创新馆藏内容、展示方式,兼顾专业性和社会性,突出智慧展示。加大向上沟通力度,争取纳入国家、省项目库。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将全力支持淮安,将中国水工科技馆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展馆。
陈杰说,规划建设中国水工科技馆,不仅是淮安的大事,也是江苏水利事业的大事。希望淮安进一步研究展馆的定位,体现水工科技、文化底蕴和治水效应。进一步研究展陈内容,统筹好传统和现代、局部和整体、保护和传承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展示方式,善于讲好故事、做好运营和运用现代科技。省水利厅将全力支持,与淮安共同努力,将这一国字号的项目打造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世界一流的传世之作。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是“中国运河之都”。水工文化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淮安拥有中枢集成的水工文化,明清两朝共有200多位治河官员驻节淮安,陈瑄、潘季驯、林则徐等中国历史治水名人在淮安留下了足迹。清口水利枢纽是我国古代治河工程史上理念最先进、工程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成就最大的水利枢纽;为保漕运畅通而筑的洪泽湖大堤,被誉为“水上长城”,其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目前,清口水利枢纽遗址和洪泽湖大堤保存完好,堪称大运河上鲜有的活态的水工历史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于1951年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淮安成为淮河治理工程量最大、各类水工设施最为复杂和密集的地区。如今,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交汇处矗立着一座亚洲规模最大的水上立交。淮安还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的重要节点。本世纪初以来,淮安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力配合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水平推进白马湖水环境治理和景观提升等工程,确保千里水道运行安全,造福沿线百姓。古今水利工程交相辉映,彰显淮安独特的水工文化。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定位,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努力将淮安打造成“游京杭运河、览漕运文化、看河工奇观、赏江淮风情”的最佳目的地,全力放大“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旅游品牌效应。
为进一步丰富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内涵,更好地呈现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水利工程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我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利用”思路启动中国水工科技馆规划建设。目前,我市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全国范围内邀请10位历史、文化、水利等方面资深专家学者,组建高级别顾问团队,努力提升水工科技馆建设品质。
咨询会上,王浩、张建云、胡春宏等院士、专家纷纷贡献金点子,从各自的学术领域对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特别是中国水工科技馆规划建设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表示,建设中国水工科技馆,有利于更全面展示我国历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有利于更系统呈现中国水利工程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有利于更好传承弘扬水工文化,发展水工科技,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蔡丽新表示,淮安将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努力把中国水工科技馆打造成充分展示中国水工历史、水工科技,具有“世界一流、传世之作”品质的标志性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