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自2017年获批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以来,认真落实住建部工作要求,高标准完成申报材料中的承诺目标,探索管理制度完善、实践城市设计方法、塑造城市风貌、传承历史文化,有力推动城市转型,取得了多方面的工作成效,成为众多试点城市中的一道亮点,打造出了特有的“武汉模式”。
全体系建立,注重法定衔接与要素传导。对接现有的法定规划编制体系,武汉建立了“3+1”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即:总体城市设计—分区城市设计—控规升级版城市设计,外加专项城市设计作为技术支撑,如黄鹤楼视线保护规划、夜景照明规划、建筑色彩材质规划等,满足城市转型阶段人性化、精细化的规划管理需求。各个层次的城市设计通过管控要素逐层传导,实现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的全面衔接,确保了城市设计的实现。
全覆盖推进,注重分级分类的风貌营造。全覆盖,并非无差别的全覆盖,而是针对重点地区、结合重大事件来分级分类的覆盖。武汉通过中心城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划线研究,确定了三个层次的重点风貌地区,对其优先进行覆盖,约占主城区40%的建设用地;同时结合重大赛事、会展等,分期分批对相关地区进行覆盖。目前城市设计覆盖范围已占约45%的建设用地,基本涵盖了城区内各类特色风貌景观区域。如长江主轴: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东湖绿心:联合国人居署示范项目,历史之城:原租界风貌区、汉阳归元片等。特别是以军运会、邮展会、“四马”(汉马、赛马、天马、水马)等大事件为契机,以城市设计为抓手,覆盖全市,在短期内快速高效的实现中心城区和新城区整体的城市风貌提升,成功提升了武汉新一线城市的地位。
全周期管理,注重制度建设与共同缔造。在编制阶段,通过技术规范和完善制定了编、管结合的标准体系;在规划审批阶段,注重规划成果向公共政策的转化,形成配套政策体系,强化管理制度对城市特色要素的引导;在规划实施阶段,注重多元化的技术把控模式,并在重点地区项目中试点了挂牌建筑师制度。
全要素管控,注重协同设计与技术创新。一方面,在城市感知方面大量采用新的数据采集设备,大大提高了城市三维空间数据的采集精度和采集效率,为城市设计编制、决策、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研发了武汉市城市三维平台,用来支撑规划评估、设计、决策、实施等各个环节,目前平台已实现了空间感知板块和方案审查等功能,并可支持各类管控要素的可视化表达和查询。
武汉试点城市设计工作,“四全”是目标,“四重”是路径,通过搭建市区统筹平台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模式,推进成效显著,工作扎实有力,形成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获得住建部领导的高度认可。未来,武汉市将进一步探索和发挥城市设计的作用,提高现代化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引导城市建设全链条中各个环节的品质提升,形成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建设更美更好的新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