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获批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以来,按照试点工作内容和要求,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厚重的平原水乡地区城市设计的编制、管理和应用,通过“荆州模式”高质量完成了试点工作。
聚焦顶层设计,出台一份纲领性的实施文件。出台《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意见》(荆政发〔2017〕22号),明确工作目标,明晰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有重点、有步骤落实试点工作要求,明确各项目的实施主体和时序,有效保障了城市设计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
聚焦制度建设, 建立一套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制定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技术标准》和《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技术要素库》,实现了城市设计分层分区管控。建立了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的编制体系,提出各层次、各类型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贯穿规划管理全过程;明确了核心功能区、历史风貌区、滨江滨湖等特定意图区划分依据、设计重点和管控要求。
聚焦模式创新,探索一套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政府组织、专家领衔、公众参与、部门协作、全流程协商等方式,主动平衡多方利益,协作解决各类问题,联合推动项目实施。以“城市,因设计而美好!荆州城市设计,请您来做主”为题进行调研,充分吸收公众意见后转化为具体项目,保证了设计项目的针对性,保证了公众参与的广泛度,拓宽了市民了解、参与城市规划的渠道,提升了城市设计的社会影响力,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同时通过批前方案公示、批后成果公布的方式,提供社会公众对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渠道,共同推进城市设计成为全民参与、传递价值的设计事件。
聚焦品质提升,推动一批彰显特色的重点项目。按照“重生态、显韵味、惠民生”的工作思路,重点保护和凸显“环古城、滨长江、沿河湖”的城市空间特色,编制和实施了一批具有影响力、高水平、有实效的城市设计。如全球招标编制的《荆州环古城综合城市设计》方案、《长江荆州段综合整治规划与城市设计》等,形成一个环保、水利、自然、交通和文旅等多部门联合实施的行动纲领,一套提升沿线整体环境品质和开发价值的工程项目库,一项涵盖征拆、配套、出让全过程的土地开发计划,全方位指导滨江区域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城市转型和品质提升。
聚焦技术创新,建设一个服务管理的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城市设计辅助决策系统建设,整合利用现有城市设计三维仿真数据,实现城市设计管控要素的二维可视化查看和三维可量化分析,增强城市设计编制的科学性实效性,提升规划管理效能。
坚持绿色发展尽显远安特质
——远安县城市设计试点的特色和亮点
2017年7月,远安县被列入住建部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系统推进落实“五个一”工程,取得了较大成绩。
绘制一张蓝图。以规划编制为先导,整合既往相关研究成果,针对远安特色,编制了《远安县空间特色规划及实施导则》等相关规划成果,着眼于发展背景、自然资源、山水格局及历史文脉,梳理出资源价值与风貌特色,以构建城市整体风貌体系,重点包括塑格局、理山水、控建设、彰文脉、树亮点五个层面的城市空间特色发展框架,最终落实于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实施导则,一张蓝图做到底。
聚焦一个重点。聚焦城市骨架这一重点,从城市绿线、高度、界面、色彩等方面进行技术标准管控。划定绿道永久性边界,严格管控城市绿线,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居住类建筑退让绿线不得小于3米;非居住类建筑,退让绿线不得小于5米;城区内建设工程遵循分区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延续县城宜人尺度;对沿山滨河界面和重要街道界面分别进行详细标准管控,塑造优美城市界面;结合城市风貌分区划分相应的色彩分区,以单体建筑为基本控制单元,描绘好远安地域色彩。
贯穿一套体系。通过将城市设计内容及要求贯穿于总规、控规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各项规划中,针对不同地块的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并纳入方案审批当中,落实到“多规合一”审批管理平台中,实现城市设计贯穿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及实施全过程。
完善一套规程。在“多规合一”大背景下,通过县住建局与县自然资源规划局的分工,形成一套无缝的规划审批流程,分别从政策层面、行政层面、技术层面保障城市设计落地实施。部门协调方面,按照《三定方案》要求,由县住建局负责城市设计、城乡风貌管控及建筑等要素的审核及验收,前置规划方案审查。行政管理方面,县住建局成立了城乡人居环境管理股,负责统筹城市设计工作。技术保障方面,政府投资项目由住建局城建项目管理中心进行前期研究并组织实施;市场主体投资项目由住建局所属城乡园林景观服务中心进行技术审查,之后,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进行规划审批。与自然资源规划局之间形成了“不离不弃、相互配合、无缝衔接”的管控模式。
推进一批项目。在城市设计的指引下,远安县有效打破住建、交通、水利、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之间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标壁垒,建设了沮河桃花岛生态修复、“四馆一中心”、快舟大道等一批富有远安独特魅力的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