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的驻地有啥不一样,垃圾分类算一桩。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不过是举手之劳,推广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它不仅关乎环境卫生,而且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对社会治理能力是个考验。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节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有不少像垃圾分类这样具有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的现实课题,都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笔者身在驻地,扫一扫《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上的二维码,就能收到一份垃圾分类“宝典”:输入垃圾的种类,拍照或语音识别,就会提示应该投到哪一类垃圾桶里。这种精细化、人性化的措施,让解决此类社会治理难题有了更多的抓手。
在驻地采访期间,还有一桩小事印象深刻。向前台借用指甲刀,开门时发现,来送指甲刀的不是服务员,而是一个萌萌的智能机器人。据了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直接接触,有助于疫情防控。类似这样的科学化、智能化手段,也可以更多地应用于社会治理实践,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