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从垃圾分类看社会治理

2020-05-21 13:00:10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摘要: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驻地广西大厦,门口电子显示屏幕正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走进大厦,前台、电梯口、资料栏
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驻地广西大厦,门口电子显示屏幕正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走进大厦,前台、电梯口、资料栏,都放着《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进入房间,垃圾桶贴着“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标识;餐厅也贴着垃圾分类处理流程海报……
 
要说今年的驻地有啥不一样,垃圾分类算一桩。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不过是举手之劳,推广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它不仅关乎环境卫生,而且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对社会治理能力是个考验。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节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有不少像垃圾分类这样具有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的现实课题,都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笔者身在驻地,扫一扫《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上的二维码,就能收到一份垃圾分类“宝典”:输入垃圾的种类,拍照或语音识别,就会提示应该投到哪一类垃圾桶里。这种精细化、人性化的措施,让解决此类社会治理难题有了更多的抓手。
 
在驻地采访期间,还有一桩小事印象深刻。向前台借用指甲刀,开门时发现,来送指甲刀的不是服务员,而是一个萌萌的智能机器人。据了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直接接触,有助于疫情防控。类似这样的科学化、智能化手段,也可以更多地应用于社会治理实践,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吴 月)
(责任编辑:邱莎)
下一篇:

风起扬帆 创新征程 湖北省预拌混凝土行业科技成果涌现

上一篇:

福平铁路——全线桥梁 架设完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