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邱莎 通讯员 邹建华 徐晓韬)澜沧江两岸高塔耸立,一根根银线犹如长龙一般飞过滔滔江水,连接南北。5月13日,随着施工人员将最后一根光缆顺利牵引到位,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建设的“三区两州”深贫区电网建设工程-玉树-杂多Ⅱ回110千伏线路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跨越澜沧江架线施工全部完成,这是玉树-杂多Ⅱ回11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以来首次跨越澜沧江施工,该工程将于6月10日前全部完工。
玉杂Ⅱ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青海“三区两州”电网建设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线路沿线海拔3800米至5300米,施工区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施工中需翻越5座大山并跨越澜沧江。具有高寒缺氧、机械降效、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等特点,工程建设困难重重,施工难度极大。
此次跨越澜沧江施工的放线段长度1.3千米,跨越区域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境内,跨越杆号为G468号-G469号,跨越澜沧江两岸宽度为204米。该区域地形复杂、山势险峻,是全线架线中施工难度最大和放线任务最重的区段。
为保证跨越施工顺利完成,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提前组织技术、安全人员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多次到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测量,积极收集数据,对跨越澜沧江施工方案反复进行论证和研究。
据负责该标段施工的青海送变电公司项目经理王汜久介绍,此次跨越澜沧江放线面临地形险峻造成的导线张力大、连续起伏造成的导线上扬等难点,建设者们采用回转牵引的方法进行导线展放,通过调整张力、调整滑车预偏和采取压线滑车等方式,解决了上述难题。同时,应用自主设计的卡线器、放线架等一批配套工器具应用于锚线和紧线工作。
“因跨越施工难度大,现场采用了无人机进行导引绳展放”,无人机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架线施工效率,节省了人力,而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线路通道内对草场的损坏,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国网玉树供电公司业主项目经理赵占财介绍,架线施工中,首先由无人机搭载一根高强度纤维导引绳放在铁塔上,高空人员接到绳后穿过滑车,通过一级绳逐级倒换不同规格的导引绳,经过四个来回的置换过程,最终达到符合牵引要求的牵引绳,将导地线和光缆架设在铁塔上。后期,工程现场还将紧锣密鼓的开展断紧线、附件安装等工作,为工程顺利实现带电投运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玉树-杂多Ⅱ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后将有效改善杂多县长期以来仅有一条110千伏电源线的供电局面,提高当地6万多群众的用电水平,并满足清洁取暖等消费侧电能替代带来的负荷增长需求,实现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由“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打赢深度贫困地区电力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