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筑业协会组织技术交流及观摩会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 通讯员 安维红 刘开扬)“助力长江大保护、推动绿色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长江流域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4月11日,由武汉建筑业协会主办、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施工技术交流及现场观摩会顺利举行。
武汉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淼磊,协会质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钢,协会总联络员张汉珍,协会总工程师委员会副主任程秋明,协会总工程师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安维红,协会检测分会副会长忻元跃,协会装配式分会秘书长蒋洪平,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戴小松、副总工程师朱海军,中建三局集团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部项目经理余南山、总工程师刘开扬,以及来自各企业70多名相关负责人参与观摩学习。
在听取了项目技术交流后,观摩人员一行来到隧道3号竖井,记者从上往下看,深度不禁让人心头一紧。竖井一共被分为9层,深34.9米,整个结构就像一条游龙从上盘旋至下方,蔚为壮观。
项目负责人介绍,大东湖深隧工程的盾构隧道由9个盾构区间组成,竖井深度均超过32米,最大深度达51.5米。如果按照3米层高的住宅楼算,最深处相当于在地下挖了17层楼。
“深隧工程具有国内最长、施工工艺最全、华中地区盾构施工条件最复杂、武汉地区盾构施工竖井最深等特点。整个隧道相当于一条‘特种地铁’,可将污水直接输送到处理厂集中处理,将开全国污水深隧处理先河。”
开挖这样一条隧道可谓困难重重,主要包括竖井施工、盾构施工、二衬施工、工艺结构施工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只能依次进行,不能平行组织施工,因为是全国首条深隧超深高水压污水项目,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又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技术安全风险大,施工难度高。
因地质条件复杂、沿线穿越粉细砂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等,盾构困难重重,加上复杂的水文条件,掘进及接收风险大。
观摩人员纷纷表示,这次活动来的值,多见识一下高难度的工程,回去工作的激情更高了,不少观摩人员在底基层“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据了解,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作为武汉“四水共治”重点项目,是国内首条正式开建的污水传输深层隧道,是国内转输流量最大(15m³/s)的污水深层隧道、国内输送距离最长(17.5km)的排水深层隧道、国内首次采用旋流式入流竖井的隧道、国内首次在主城区全部采用全地下式污水预处理站。该工程 设计规模为80万吨/天,远期为150万吨/天,近期服务范围包括大东湖核心区内约130.35km2,远期控制服务范围约200.25km2,服务人口达到3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