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一公司雷神山医院医技楼攻坚纪实
中华建设网 (通讯员 杨凤 李建国)2月8日,雷神山医院医技楼正式交付使用,首批医疗队员入驻,开始收治患者。整个医技楼所有施工内容均一次性通过验收,“负压新风系统”在验收时超过检测标准3倍,ICU病房达到十万级洁净度,手术室达到万级洁净度超高标准,CT室提供4层防护,医院验收方感叹:“你们的交付品质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医技楼作为检查、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性大楼,是雷神山医院的“大脑”,施工内容最复杂、难度最大。雷神山医院医技楼面积较火神山大3倍,医疗设备数量增加数十台,各种科室功能更加完善,要建造这样一个“大家伙”,一般至少需要半年。只有10天时间,项目团队如何高质量完成建设?
要速度更要品质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雷神山医院医技楼包括13个单体,施工分包单位多达20余个,分散的作业面、众多的参建方给项目资源组织、施工协调、技术攻关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综合考虑资源组织和施工协调等困难,医技楼攻坚协调小组随即成立,由中建三局一公司副总工程师王亮担任组长,总承包管理部经理张欣担任常务副组长,全面部署协调各参建方工作面和资源,把控施工各项关键节点,全面拔高施工质量,确保如期高质量交付使用。
雷神山医院CT室
ICU病房、负压检验科、手术室因为频繁接触确诊患者,甚至是重症患者,一直都是病毒的“重灾区”。为保证病毒不随空气向外流动,造成交叉感染,一般传染病医院内,这三个地方室内空气洁净度要求极高,均需装置“负压新风系统”,通过超静音风机,将室内有害气体抽离后专项排放。
“绝对不能让任何有害气体泄露出去。”项目攻坚小组组长王亮在现场向众人明确施工目标。为保证这三个地方室内洁净度达标,小组在开工之初就制定了一系列计划,除通过“负压新风系统”抽离有害气体外,项目还采用PE管道代替传统铁皮风管,加强管道的密闭性;利用高效过滤器将气体进行多重过滤后再进行排放,确保有害气体被完全净化;考虑到空调长期与室内空气接触,冷凝水可能带有病菌,为防止交叉感染,项目将空调出气管道与污水池连接,进行污水处理。最终,ICU病房成功达到了十万级洁净度;手术室达到了万级洁净度超高标准,一般手术室能达到千级洁净度已经很高;负压检验科也轻松到达验收标准。整个医技楼内“负压新风系统”在验收时超过检测标准3倍。
CT室因为涉及到射线危害,而板房材质本身容易被射线穿透,所以射线防泄露就成为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为此,项目采用铅板、防护门和铅玻璃对四周进行全方位防护,针对最容易泄露的CT室顶部更是采用多重防护,先铺设一层300厚混凝土,再用槽钢铺设一层支架,然后在槽钢上方铺设钢板,最后满铺铅板,通过四层防护确保射线完全无法外泄。
原材料招采中,由于铅玻璃需要专门定制,一般定制至少需要15天才能到货,唯一办法就是寻找存货。可时逢春节,加之疫情影响,货源十分匮乏,招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招采到充足铅玻璃,保证CT室顺利施工,项目竭尽全力搜罗货源,甚至把有些地方刚刚装上的铅玻璃拆下来运到雷神山,用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最终补齐了货量。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通过一系列措施,攻坚协调小组和无数建设者用舍我其谁的豪气、一往无前的锐气和英勇顽强的灵气最终赢得了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他们的辛勤付出也造就了医技楼的超高质量。
剑指一次性交付
雷神山医院建设命令紧急,施工工期紧张,只有短短10天时间,每一天都弥足珍贵。为了实现如期交付目标,项目进行了一系列巧妙部署安排。
雷神山医院手术室入口
进场时,施工图纸还未出炉,项目团队只得边施工,边等设计。而设计完稿后,施工图纸又一改再改,最高频次时施工图纸一天内修改了9次,这给施工带来了巨大难度,所有既定施工计划和穿插流水都需要跟随设计图纸修改进行重新部署安排。
为尽力避免返工,延误进度,攻坚协调小组派出张可军专门负责施工图纸对接事宜,及时向施工现场传递图纸最新信息。张欣每次去现场时,口袋里总会多揣几张打印的最新图纸,见人就发。“这帮兄弟平时都太忙了,根本没时间打印图纸,只能我这个‘闲人’来帮他们了。” 张欣说。
医技楼有四大核心:ICU病房、负压检验科、手术室和三个CT室。由于是专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提供护理、治疗和康复的基地,因此医技楼的建设延续了医院建设的高标准,涉及的施工内容十分复杂。原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现雷神山医院建设专家顾问张雁灵表示:“‘雷神山’建设标准高于‘小汤山’”。
医技楼建设全面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涉及系统和设备众多,包括基础工程、管道预埋、防渗膜施工、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吊装、板房搭设、机电安装、室内装修和设备调试等10余道程序。其中机电安装和设备调试最为复杂,涉及到给排水及消防、供配电、照明与监控、通风空调、通信弱电、医用气体等近10项系统内容,如何科学统筹,合理安排,推动整体进度?
项目小组从施工理念出发,坚持一体化施工、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效率与品质,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和先后顺序,进行施工流水划分,基础施工完成后迅速交付作业面进行钢结构、板房吊装、室内精装修、机电穿插施工和设备进场调试,边交付作业面,边穿插施工,各个施工环节环环相扣,稳步推进。
医技楼走廊
1月31日,钢结构首吊。
2月3日,CT设备吊装进场并开始物理拼装。
2月5日,铅板、防护门和铅玻璃等全部施工完毕。
2月7日,医技楼正式送电送水。
2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
骐骥之速,一跃千里。10天时间,项目攻坚协调小组实现了钢结构提前2小时完工,整体提前了12个小时移交使用,并保证所有施工内容均一次性高标准通过验收。
最强团队功必成
建设之初,院方对项目提出了“必须确保所有设备能使用,必须确保所有室内无泄漏”的“两个必须”高质量建设总要求。面对超高标准,项目团队凝心聚力,身先士卒,敢打愿拼,成就了医技楼这个“最强大脑”。
中建三局一公司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攻坚小组全体成员
疫情就是险情,没有时间迟疑,必须精准应对,快速攻坚。1月31日晚,一支7人的攻坚协调小组立刻组建完成,开赴现场。“这是我做过最难的工程”攻坚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张欣表示工期太紧张了,10天要做完半年的活。
负责整体进度的北方公司项目经理孙驰收到公司承建雷神山医院的消息后,家住武汉、常年在山东工作的他第一时间飞往合肥,连续开车5个小时抵达武汉,同一时间,武汉的父母不断联系孙驰,劝他不要返汉。
负责现场氧气管道安装的朱之栋从贵阳赶到武汉雷神山当晚,恰巧碰到氧气瓶进场,凌晨两点才下飞机的他还来不及喘口气,就匆匆赶到指挥部报道,投入现场后紧急协调一百吨汽车吊,历经4个小时奋战,才确保3个80吨氧气瓶顺利吊装。
从珠海长途赶来的谭虎负责现场配套设施,腿部本就扭伤的他,在一次去现场的路上不慎再次扭伤,而当天恰逢钢结构吊装节点,一旦吊装现场配套设施无法按时完成,吊装将不能按时进行。于是他不惜拖着一条伤腿,四处奔走协调,最终保证了作业面如期交付。当天,他的微信步数超过了4万步,约32千米,相当于走了20遍武汉长江大桥。
负责机电安装协调的张可军被同事们亲切地为“随叫随到”,性格热情开朗的他总是乐于帮助同事解决各种难题。因此无论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大家有问题找他,他总是随叫随到。
为了抢抓进度、追赶工期,保证医技楼完美交付,10天10夜,攻坚协调小组成员没有选择环境条件更好的办公室,也没有选择休息条件更舒适的宿舍,而是像钉子一般,死死地钉在现场,如“八仙过海”一般,在负责的区域各显神通。累了,就将拆卸的设备包装纸铺在地上席地而睡;饿了,就带着早就备好的面包和水而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战斗结束,医技楼高质量交付使用,获得了院方的大家赞赏:“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拖着疲惫的身躯,孙驰用尽全身力气,挤开满是干皮的嘴唇说:“都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