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夜经济”仿佛成了当下最时髦的词汇。夜间经济,是指从下午六点到次日凌晨六点所发生的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北京、上海、西安、长沙等多个中国城市出台推动繁荣“夜经济”的措施,“夜经济”被视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
日前,长沙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沙想要发展什么样的夜经济已经有了答案。
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夜消费街区
在没有“夜经济”这个概念的时候,长沙人就用世俗生活的烟火、不眠的娱乐,上演着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夜。这种原生态版本的夜生活,是长沙发展夜经济的肥沃土壤。
然而“夜经济”已经悄然迭代。长沙市发改委分析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长沙夜间经济需求旺盛、市场活跃,但仍存在规划布局不统一、公共服务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完备、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业态层次有待创新等问题。
因此,一场关于“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实施意见》明确,以打造“24小时城市”为目标,长沙将用三年时间规划、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夜消费街区、夜经济载体、夜经济场景。
到2022年,全市总共建成10个市级、30个区县(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和200个夜间经济示范门店;打造50个具有全国知名度、100个具有全省知名度的夜消费名片;夜经济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0%以上,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亿元以上,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
既有市井烟火 也有年轻时尚
让夜色成为城市的新名片,考验着一座城市的规划和治理。晚上九点,文和友不远处的长沙五一步行街商圈,霓虹灯下人流如织。数百米长街,一端的火宫殿灯火如昼,戏台上正上演湘剧《梁祝》,泥塑艺人的手艺吸引游客和市民围观;另一端的商圈广场,街头艺人在巨幅广告屏下边歌唱边进行着网络直播。
“既有市井烟火,也年轻时尚,这就是长沙的文化性格。”五一商圈所在的天心区委副书记朱远红说,这也是长沙“夜经济”的特质。“夜经济”要避免千城一面,需要全方位梳理这种文化特质,挖掘城市文化符号,为新业态创造宽松环境,营造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夜间消费场景。
长沙市步行街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杨波说,2017年步行街启动了街头艺人持证演出,街头艺人报名参加这项文化公益活动,由市文联评选出优秀者颁发演出证,在晚间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步行街指定的场所表演。“运行了一年多,效果很不错,活跃街区文化氛围也聚集了人气,商圈的街头艺人在抖音上直播播放量名列前茅。”他说。
文娱业繁荣的长沙,“夜经济”已渐入佳境。2019年上半年,长沙夜间游玩产品消费量同比增长85%;夜间经济最集中的五一商圈,拥有商业街20多条,商业网点2万多个,今年十一期间人流最高峰达到一百多万人次。
朱远红介绍,从管控疏导节假日人流,到避免光污染、噪音污染,从交通出行、无线网络覆盖等硬件保障,到应急处理机制的软环境保障,“夜经济”的打造,需要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审慎包容的许可制度、全天候的城市保障,这也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
这些“夜经济”的掌灯人,是烟火市井的传承者、新兴业态的创造者、城市管理的设计者。他们让城市走入夜色,让夜色点亮城市。
聚焦特色场景 推出灯光秀
一方面丰富夜生活供给,另一方面长沙则聚焦特色场景平台。这一原因,长沙发改委也给出了解释,目的是解决长沙夜间经济特色亮点不够鲜明的问题。
这其中重要的措施便是,以品牌活动点亮城市。《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以湘江为主带、山水洲城为背景的城市灯光工程。这其中就包括了打造“橘洲焰火”“灯光节”“无人机表演秀”等城市夜间节会品牌,每年度推出30次以上无人机灯光秀。依托岳麓山、天心阁、杜甫江阁等推出不少于20个独具长沙特色的观景平台、消费场所。
与此同时,举办主题活动活跃市场,搭建夜间消费平台,也是长沙的另一举措。长沙鼓励举办富有特色的旺季夜市、消夏节、纳凉节、龙虾节、夜食堂美食节等节会、赛事活动。
另外,长沙还计划以场景演出集聚人气,鼓励大型景区开发夜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