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顺时崛起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两大重要问题。建筑是目前世界能源以及土地、矿石、木材、水等各种资源最主要的消耗源和环境污染源,因此,探索并建立可持续的建筑业发展模式具有迫切现实需要。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我国新建建筑总量连年全世界第一,资源及能源的消耗日益严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其主要内涵包括在建筑选址、设计、施工、使用运营、管理及报废的过程中,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这种建筑要求更低限度的损害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生活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环境资源进行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的存续的生命周期,包括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回收等每一环节。总的说来绿色建筑主要是: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
当前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城镇建设以规模扩张为向导、城市规划执行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环境资源消耗过大、大气及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这种背景,我国推出了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的思想,着力推进绿色、环保、低碳的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一步将这一新型建筑模式落实在城市发展中,从城乡建设空间布局、建筑建造及运管管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来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进一步促进城镇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这对于引导我国走新型的城镇化道路,大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是我国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是落实国家能源消费革命和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建设工程量世界最大,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筑服务条件与舒适水平比较低,随着人产对住房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采暖范围的扩大、建筑用能模式的转移以及农村用能增加等问题不断凸显,建筑能耗的刚性增长压力巨大。通过发展绿色建筑,可以有效引导城乡建设走节能、绿色、高效、低碳的发展道路,使我国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来实现人民群众比较高的生活需求,从而有效减缓建筑能耗总量的增长,确保我国能源消耗革命的顺利实施。
除此之外,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转变建筑建造方式,可有效改善建筑导致的环境破坏与污染状况,保护环境提升空气品质。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不断释放其正能量,成为我国建筑业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政策标准日趋完善
200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标志着我国建筑优化改造开始由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深化。十几年来,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推出,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为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集中行业优势资源,先后于2006年编制颁布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第一本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更好地指导绿色建筑的发展,先后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以及《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等系列标准,建立实施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并基本实现了标准的专业化与系列化。
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于2004年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每两年),启动了“双百工程”,并于2008年开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为激励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于2012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起到了很好的市场推动作用。
2013年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行动计划”要求,至2015年末,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明确提出,至2020年末,城镇新建建筑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该规划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同时,将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等列入发展重点,并倡导绿色出行。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的规模化、快速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2014年起住建部开设实施绿色建筑年度大检查,随后28个省市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强制性发展目标,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进入“社会共识、规模发展、产业培育、全面推进”的高速发展新常态期。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与国家五年发展计划相衔接,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获表决通过并正式发布,明确要求“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
为进一步落实规划纲要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随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绿色低碳、智能高效”是该文件提出的六大原则之一,要求走绿色优先、集约节约、高效便捷、特色彰显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要求建设绿色城市,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大力强化建筑节能。纲要为“十三五”时期设定了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50%的主要目标,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 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实施城市节能工程,推进节能 城市建设。 同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20%以上,到2025 年,该比例为50%以上。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6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情况》显示,2016年,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已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超过8亿平方米,其中2016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过3亿平方米;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竣工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项目超过2万个,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吉林、云南、海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的比例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2017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上升至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建设节能低碳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建筑用能体系的战略地位。随后5月4日住建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要求,到2020年,中国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将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建设部在上述规划中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包括目标体系、技术体系、政策体系、运行机制等在内的整体框架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我国绿色建筑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将迎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释放建筑“绿”能量
可以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城市建筑由灰色转绿的步调正在加快。不断释放绿色建筑正能量,成为我国建筑业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93,567亿元,同比增长7.1%。从新开工项目情况看,2016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93,295亿元,同比增长20.9%。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约34%,发展绿色建筑将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房企开始涉足绿色建筑领域,如万科、万达、绿地等均在绿色建筑上开始发力,更有部分企业从较早前就开始专注绿色地产,推出的住宅产品满足健康、环保、舒适、节能的绿色指标。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绿色建筑约有2,000座,主要集中在江苏、广州、山东、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随着人们对未来住宅舒适、健康、经济等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将会进一步普及。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增量市场,将迎来行业的大发展。绿色建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将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实现节能、节水、节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全面提升绿色建筑的质量,使绿色建筑更加生态和人性化。这不仅给相关产业带来了融合发展的机遇,也使建筑产业本身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发展绿色建筑也将逐步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标配。2015年,住建部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大指标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最终从高到低分为绿色建筑三星、二星和一星认证。同时要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
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明确将绿色建筑发展、建筑工业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和低碳省市试点、低碳城(镇)试点、低碳社区试点、低碳园区试点的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及碳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列为重点支持项目。
2017年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领土和钢结构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提升至30%。
2017年5月4日,住建部发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由密集出台的国家相关政策可见,顺应绿色潮流是适应建筑业转型的的趋势。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绿色建筑对于城市更新意义重大,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政策,为建筑业的绿色发展持续提供了动力。
在中国推进城镇化和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建筑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将成为中国城市能否实现经济转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是落实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体现,对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