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刘京利)
陆一昕
澳洲Wollongong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PMP;数字化工程领域专家;曾完成国内某大型核电EPC工程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研究。
现致力于泛建筑业的BIM+GIS+IoT+大数据方向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 、BOS产品总监。
往期导读:
BIM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用数字化的方式清晰地描述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关系,而这种信息对既有建筑来说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在其运营阶段,如与地理空间信息GIS结合起来,可以为我们提供精准的室内位置服务。无独有偶,在BIM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中也提到了这个重要概念- 空间能力(即“Spatial Capability”)。
在美国规范中,CMM关于BIM空间能力的评价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成熟度等级 阶段特征 阶段说明
1 无空间定位设施 没有通过GPS或GIS进行空间定位。
2 基本空间定位 通过GPS建立基本的位置,因此设施可以进行空间定位。
3 空间位置确定 可以从地球视角进行设施空间识别,但没有任何信息在BIM与GIS中共享。
4 空间位置确定、有部分信息交流设施 有空间定位,以及一些信息在GIS环境中共享。
5 空间位置确定、有元数据设施 有空间定位,信息可以在GIS环境中共享,尽管没有集成和互操作。
6 空间位置确定、完全信息分享设施 有空间定位,有完整的信息可在BIM和GIS中共享。
7 BIM是有限的GIS的一部分 BIM部分集成到GIS环境中。
8 BIM是一个完整些的GIS的一部分 BIM中的信息可以在有限的基础GIS中识别。
9 集成进一个完整的GIS环境 BIM中的信息可在GIS环境中局部识别,有些元数据可用。
10 和信息流一起完全集成进GIS环境 BIM中的信息可在GIS环境中完全识别,包括完整的元数据交互。
BIM的空间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信息未来的应用价值。那么,具体哪些因素是影响BIM的空间能力,需要我们努力提升的方向呢?
首先,BIM中必须包含能体现空间关系的数据,如:楼层、标高、房间等,这些属性信息是未来空间信息划分和提取的基础。然后,BIM需要根据使用方对空间的定义和划分,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出相应的构件,并组合成局部场景进行展示。这样的空间定义和划分应该是可以按任意维度进行配置的,而不是固定的。
当然,BIM仅仅是描述的建筑内相对空间信息,在真实世界中,需要和GIS绝对空间信息进行匹配和集成使用。长久以来,BIM和GIS分别面向两个空间,使用两套独立的体系,所以当前的BIM与GIS融合主要还停留在展示层上,很少从数据层面进行集成。数据级的融合自然难度更大,需要我们很好地划分和映射两个维度的空间信息,甚至是需要具备一整套完善、统一的空间编码体系。但是,只有当BIM和GIS在数据级进行了集成,才能在同一个虚拟空间中实现真正的空间位置服务、空间无缝切换、交互操作等应用。
除了我们关注较多的地上空间外,其实还有广袤的地下空间亟待我们去数字化,如:地下管廊等。通过BIM+GIS技术,完全可以同时管好地上和地下空间信息,并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式展示和综合管控。当然,空间划分和信息提取规则依旧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否则很难做到地上地下空间的衔接和对应。
相信此时大家一定都看懂了,其实BIM管理的是建筑物内部的微观空间信息,GIS管理的是建筑物外部的宏观空间信息,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对空间的最完整表达。所以,BIM空间能力的关键是:灵活地按需提取空间数据能力+与GIS数据级的融合能力。
这期先聊到这儿,下期我们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