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杭州打通运河沿岸绿色廊道 老厂房变城市“文化客厅”

2019-08-15 15:26:01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摘要:杭州这座历史名城,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终点,也是浙东运河的起点,大运河自北向南蜿蜒流过杭州城市注入钱塘江。在历史长河中,大运河一直伴随着杭州市的发展,也在城市兴盛繁荣过程中发挥着较大作用。
“还河于民”不仅要打通杭州运河沿岸的绿色廊道,也要将这些成片的老厂房利用起来,赋予其适用于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化功能,让运河沿岸真正成为老百姓公共活动、休闲娱乐的集聚场所。
 
杭州这座历史名城,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终点,也是浙东运河的起点,大运河自北向南蜿蜒流过杭州城市注入钱塘江。在历史长河中,大运河一直伴随着杭州市的发展,也在城市兴盛繁荣过程中发挥着较大作用。
 
拱宸桥桥西曾是工厂聚集区,通益公纱厂(后来的杭州第一棉纺厂)、杭州土特产仓库、杭州红雷丝织厂都汇集在这一片不大的区域中。如今,这一旧厂房集中片区围绕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出中国扇、刀剪剑、工艺美术三大博物馆,形成博物馆群,以博物馆的文化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实现了工业遗产的成功转身。
1_conew1
 
运河工业的历史变迁
 
1897年,拱宸桥桥西,一座历经8年筹备建设的厂房在纺织机的轰鸣声中开工,这就是通益公纱厂,当时浙江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最具社会影响的民族资本开办的近代棉纺织工厂。古老的运河沿岸首次响起机器声,一袋袋成品布料逆运河而上,拉开了杭州近代工业的序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托大运河水运交通的便利,纺织厂、丝绸厂、机械厂、造船厂等各类厂房在运河边拔地而起,典型的有浙江航道建造工程处船舶修理处、杭州钢铁厂、大河造船厂、杭州土特厂仓库、杭州红雷丝织厂、国家厂丝储备仓库、杭州张小泉剪刀厂等。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商业和居住的兴旺,“高低电火十分明,一片机声闹不清。向晚女儿都放出,出檐汽笛作驴声”,杭州大运河沿岸呈现出兴盛热闹之景。90年代开始,杭州大运河边的这些工厂逐渐迁移、关闭,周边原来依靠工厂而兴旺的居住区、商业街也随之冷清了下来。
 
上世纪末以来,杭州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失去了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大量老厂房,占据了大片土地资源。杭州市委市政府针对这一城市问题,提出了“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展开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作。成片的老厂房成为运河沿岸综合保护整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这些老厂房见证了杭州近现代工业发展,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与大运河紧密相连,是大运河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保留。而且,“还河于民”不仅要打通运河沿岸的绿色廊道,也要将这些成片的老厂房利用起来,赋予其适用于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化功能,让运河沿岸真正成为老百姓公共活动、休闲娱乐的集聚场所,沿运河形成一道连续的线形工业景观。
 
积极保护、适度干预、合理利用
 
运河老厂房大都具有体量高大、结构牢固、空间宽敞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再利用可能性。2008年起,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到运河边工业厂房的有机更新设计中,秉持“积极保护、适度干预、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先后完成通益公纱厂、杭州土特产仓库、杭州红雷丝织厂、国家厂丝储备仓库等厂房的改造更新工程,在保护工业遗存自身独特形象、空间特征和工业要素基础上,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酒店等现代使用功能融入老厂房,激活工业遗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复兴区域,让历史融入生活,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要激活这些工业遗产,需重塑老厂房与运河之间的关系。过去的老厂房都被包裹在高大围墙中,与运河分隔开来。改造的第一步就是拆除围墙,打破运河与厂区间的硬性界面,代之以植物、通透的廊道。厂房掩映在绿化和廊道之后,在视线上形成运河与厂房间的连通。同时,将厂区内院与码头之间通过硬质铺装联系在一起,打造内外交融的活动场所,在空间上形成运河与厂房间的连通。
 
老厂房主要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由多个1—2层的单体厂房建筑组成的,包括通益公纱厂、杭州土特产仓库;另外一种是单独的多层厂房建筑,如杭州红雷丝织厂。对于博物馆功能而言,前者单体各自独立,缺乏横向的联系空间;后者各楼层空间缺少变化,纵向交通联系不足。两者对于新功能植入都存在不同弊端。
 
在改造中,针对多个分散排布的单体厂房建筑,以最大限度保留老厂房为基本原则,通过内部改造将老厂房用作展厅;新建部分与老建筑独立布置,将公共服务大厅、报告厅、临时展厅、教室、办公和库房等具有现代使用功能需求的部分置入其中;以轻质的钢结构连廊把所有建筑联系在一起。在建筑外观风貌上,对厂房建筑特征立面完整保留,采取远看整体协调、近看有明显区分的策略,在老房子之上,适当搭配一些具有现代感的金属和玻璃材料;在新建建筑设计上,以青砖、灰瓦、木板等传统建筑材料为主,结合运用金属构架、金属隔栅、玻璃幕墙等体现时代气息的现代元素,在整体形象上与老建筑和谐统一。
 
对于类似杭州红雷丝织厂的多层老厂房,有机更新中修缮保护精炼车间的锯齿形屋架,清洗和修补力织—准备车间的窄凸窗和马赛克外立面;调整建筑功能和平面布局,局部拆除楼板,通过引入“中庭”组织内部展示空间和纵向流线,改善采光通风条件;主体建筑顶层进行加层设计,提取“锯齿形”这一纺织业的典型形态,强化工业特征。
 
突出工业遗产产业特征
 
运河工业遗产有自身独特的形象和空间特征,以工业语言表达着自身所具有的工业美。对老厂房的烟囱、高窗、滑道等建筑构件进行保护,对场地中遗留的油罐、管道、吊架等构筑物进行保留,对老厂区林荫道、纺织女工雕塑等具有时代感的景观环境要素进行再利用,融入新的建筑和场地环境中,有利于工业遗产氛围的塑造,引起使用者和参观者的共鸣。
 
杭州运河契弗利酒店坐落于杭州运河边,由11栋原国家厂丝储备仓库的老厂房建筑改造而成,其中4栋仓库建筑是具有时代特色的部分。酒店完整保留了老厂房建筑,沿袭了原仓储建筑风格,原有的三层外窗、清水砖墙、歇山屋面、木楼地板、室外楼梯等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未经雕琢的青砖上至今还留存着当年制砖厂刻下的印记。同时,结合新的使用功能需要,采用先进的保护理念和加固技术,在保留建筑内部原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新增一套钢结构体系,用来承担屋面、楼地面新增荷载,较好地处理了历史建筑保护与功能更新的关系。在4座仓库建筑中间,“十字形”的钢结构玻璃顶长廊将一栋栋独立的丝绸仓库串联成一体。玻璃穹顶下,成了酒店公共空间,人们惬意地坐着休息、阅读、喝茶聊天。连廊体量高敞,视觉效果通透轻盈,与敦实厚重的主体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在沿街部分增设极具现代感的服务中心入口雨篷,在厂房历史的厚重中添加了现代时尚元素。
 
今日,人们漫步于杭州大运河两岸,已听不到工厂机械轰鸣声,看不见忙碌的工人,看到的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博物馆、兼具历史与时尚的酒店。徜徉其间,旧日厂房斑驳的墙面、锯齿形屋顶、木格子老虎窗依然在那里,静静地诉说着杭州运河边的历史故事。
 
人们在这里体验历史的同时又品味着现代生活,谱写着新的故事。新的功能为老厂房注入生机和活力,适应于现代使用需求的空间布局、装饰装修、设备设施植入其中,被现代杭州城市所接受。运河老厂房完成了它的华丽转身,成为运河沿线一张新的文化名片,也为杭州这座城市点亮了新的“文化客厅”。
下一篇:

巅峰对决,强者较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专业人员技能竞赛决赛在汉举行

上一篇:

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6%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