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2035年,我国用水总量将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

2019-07-29 08:21:43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分工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到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到203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严寒冬)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分工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到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到203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QQ图片20190723143852
 
据了解,"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极大成效,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与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状况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有节水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监管手段少;节水标准尚未实现全覆盖,部分取用水定额偏于宽松。二是节水激励政策机制缺失或力度不够。三是节水体制存在条块分割、多龙管水状况,尚未形成顺畅有效的节水管理协调机制。四是整体节水水平与用水效率与节水先进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五是节水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滞后,成果转化率不高,从技术与产品研发、转化到生产和销售推广的良性发展链条尚未建立。六是节水统计制度很不完善,口径不统一,方法不统一,边界不清晰,节水数据参差不齐,数据共享机制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研究与利用需求。
 
为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
 
到2020年,节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标准体系趋于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节水效果初步显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3%和2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和2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6以上,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为实现以上目标,《方案》提出了六项重点行动:
 
一是总量强度双控。要求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到2020年,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先进用水定额体系。到2022年,北方50%以上、南方3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到2020年,建立国家和省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农业节水增效。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计量收费。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创造良好节水条件。
 
三是工业节水减排。到2020年,水资源超载地区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覆盖。到2022年,创建100家节水标杆企业、50家节水标杆园区。
 
四是城镇节水降损。重点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到2020年,在100个城市开展城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到2022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在京公共机构、省直机关及50%以上的省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节水型高校。
 
五是重点地区节水开源。以华北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到2022年,京津冀地区城镇力争全面实现采补平衡。在缺水地区加强非常规水利用。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到2022年,缺水城市非常规水利用占比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六是科技创新引领。推动节水技术与工艺创新,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利用等先进技术及适用设备研发。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节水服务,培育节水产业。到2022年,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节水服务企业。
 
《方案》强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要全面深化水价改革。建立健全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推动水资源税改革。探索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税制度体系,科学设置差别化税率体系,加大水资源税改革力度,发挥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
 
加强用水计量统计。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计量器具,全面实施城镇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基层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到2022年,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实现取水计量。
 
要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实行用水报告制度,鼓励年用水总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企业或园区设立水务经理。建立倒逼机制,将用水户违规记录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到2020年,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2年,将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要健全节水标准体系。逐步建立节水标准实时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到2022年,节水标准达到200项以上,基本覆盖取水定额、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企业、产品水效、水利用与处理设备、非常规水利用、水回用等方面。
 
《方案》要求,创新市场机制。
 
要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探索流域内、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建立农业水权制度。
 
要推行水效标识建设。开展产品水效检测,确定水效等级,分批发布产品水效标识实施规则。到2022年,基本建立坐便器、水嘴、淋浴器等生活用水产品水效标识制度,并扩展到农业、工业和商用设备等领域。
 
要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建立节水装备及产品的质量评级和市场准入制度。开展节水设计、改造、计量和咨询等服务。
 
要实施水效领跑和节水认证。制定水效领跑者指标,鼓励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完善相关认证结果采信机制。到2022年,遴选出50家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50个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型号、20个水效领跑者灌区以及一批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和水效领跑者城市。
下一篇:

巅峰对决,强者较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专业人员技能竞赛决赛在汉举行

上一篇:

湖北工业大学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开班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