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综合馆钢结构施工侧记
中华建设网 (通讯员 陈朝阳 孟虎 罗亚迪)延庆,古称妫川,在北京边陲守护着八达岭长城。妫水河畔,中建三局二公司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1标段(综合馆)钢结构工程正在进行最后的屋面网架安装。项目占地面积150多亩,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配套工程之一,建成后将填补北京市冰雪运动队专业训练场地的空白。
“该项目是北京市重点工程,也是公司参建的首个冬奥会新建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钢结构项目经理乔狮雄告诉笔者,“进场之初,我们就坚持用奥运标准高质量施工。”
更快:挑战极限速度
项目的钢结构工期仅6个月。“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土建工作面移交不及时,施工进度整整推迟2个月。”项目工程部经理魏建斌掰着指头说,“关门工期倒逼,项目要保证如期交付,必须在4个月内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钢构件种类多、结构复杂、总用钢量大,原材有保障,抢工才不慌。为此,魏建斌提前进驻钢构件加工厂,从深化出图、工厂排产,到加工制作、成品运输,全程协调生产、控制质量。
加工厂紧张准备“弹药”,项目指挥部马不停蹄商议“作战计划”。根据不同结构,项目制定各专项施工方案,用BIM技术模拟施工,优化工序,确定合理的安插作业计划,确保施工效率最大化。
现场工程师积极和土建单位沟通,在交界面提前展开钢结构工程基础施工,同时现场实施3D测绘,为调整既定方案提供最新数据。
2018年9月12日,项目冲出正负零后,钢结构工程火力全开。源源不断的钢构件运到项目,现场165名工人齐心协力,不分昼夜安装:4个月完成1342根钢柱、96榀桁架、485根销轴、12051根杆件、3217个网架单元安装,总用钢量16000吨,相当于两座埃菲尔铁塔。
业主代表贾志杰惊叹地说:“我见证了奇迹的诞生,中建三局名不虚传。”
更高:铸就优质精品
综合馆采用全钢结构设计,将建设6块标准真冰场,首层4块、二层2块。“综合馆真冰场总面积14646平方米,为全国之最,这对钢结构强度提出严苛要求。”乔狮雄指着场地上的钢构件说,“项目的每一个构件,都符合奥运标准。”
抬头望去,综合馆R区二层楼面铺满桁架,蔚为壮观。“项目最大钢桁架跨度36米,无法一次性吊装。我们采用分段拼接,桁架端节点用三夹二销轴固定,从侧面看像一颗‘螺丝钉’打入‘夹心饼干’。”技术总工马伟解释,“由于二层冰场会产生大量恒荷载和活荷载,规范内的销轴最大直径仅100毫米,无法满足项目需求。”经过多次研究论证,项目最终决定采用特制的合金钢材定制直径180毫米的销轴。
历时2个月,重200多斤的“超级销轴”制作出来,到底行不行?还得科学验证。项目在清华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对销轴的承载力、节点变形、破坏模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超级销轴”最大荷载18000千牛,约为设计荷载的2倍,完全符合施工要求。
走出R区,只见L区网架上6名工人腰系安全带,正在安装多角锥。项目利用BIM绘制网架3D模型,用Tekla软件将其切割成三角锥、四角锥等不同单元,编码后定制生产,现场再将螺栓球和钢杆拼接组合。“一个个单元吊装到指定位置,工人在空中调整角度,用高强螺栓将钢锥与其他单元固定在一起,就像在空中‘织毛衣’。”马伟形象地说。
更强:打造争先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7个人平均年龄26岁,其中4人是新员工;这是一支成熟的团队,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开工至今收到4封表扬信。年轻的背后,是项目永不枯竭的战斗力;成熟的背后,是团队异于常人的使命感。
年轻的团队让乔狮雄身上的担子更重。施工期间,他日夜守在项目。白天指导现场施工,晚上给新员工培训,培训完毕再回办公室加班。困了就开窗吹吹冷风,累了就趴在座位上睡一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他的座右铭。
各区工长每天在现场督促工人作业,高峰期经常加班到次日凌晨一两点。延庆的冬天最低温达零下20度,朔朔寒风中,就算穿着军大衣还是浑身颤抖,手脚冻得失去知觉。
工期虽短,安全不松。安全工程师惠乔乔,严格执行半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6点进行安全喊话,过程中积极推行“三制”“四查”“行为安全之星”等,确保项目安全平稳运行,在各级政府检查中多次受到表扬。
撑天一根担日月,拔地千笋写春秋。再过几个月,这座中建三局人用汗水和智慧浇筑的现代化冰上综合馆将屹立于妫水河畔,为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提供有力保障。届时,北京市民不仅能在场内体验滑冰和冰壶,还能隔河欣赏夏都公园的秀丽风景。皑皑白雪映出冬奥之光,三局精品闪耀巍巍妫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