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历史性地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体现了我们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战略定力,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要深刻领会“全面”的要求,深刻体悟“扎实”的要领,系统谋划“五大振兴”的政策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加脱贫地区城乡发展活力。统筹好城乡建设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打造既基本功能完善又保留乡味乡韵的宜居乡村,重塑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确定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建设美丽乡村,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
美丽乡村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际步骤。
美丽乡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目前,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状态,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只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促进城乡发展协调状况的根本改善,这不仅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所在。
早在2017年,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7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培育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00个;到2025年,全省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5000个。2019年,市委农办印发《烟台市开展美丽乡村样板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培育一批凸显五个振兴、代表烟台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样板村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市有关部门及各区、市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牢记“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是全面的现代化”,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根据省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部署,以走在前列、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目标定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调动各方力量,推进全市乡村建设迈上新水平。
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烟台市乡村振兴全面起势之年。今年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民生工程、系统工程,不可浅尝辄止,毕其功于一役。烟台市将在巩固拓展第一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和样板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政策和资源集中投放,适时启动后续的示范片和样板村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的公而忘私精神,依托资源禀赋,体现区域差异,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发扬群众首创精神,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提供更多经验。(作者 刘宗俊 单位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