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成都国土空间规划新探索|规划院长之声

2023-03-17 15:57:02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核心摘要: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从首提“公园城市”理念,到支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再到《总体方案》落地,5年多来,成都市不断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不是简单建园、增绿,而是让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与此同时,成都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围绕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开展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的系列工作,并充分融合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将“公园城市”从人居理想绘成现实答卷。

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强化底线约束,筑牢空间本底,是建设公园城市的基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成都大力保护公园城市自然生态资源和成都平原良田沃土,推动城市精明增长,走出了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成都坚持底线思维,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高质量的国土空间布局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在农业空间方面,成都实现优质耕地优先特殊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聚力守护“天府粮仓”;在生态空间方面,成都严控龙门山、龙泉山区域、“8+26+N”通风廊道等生态空间,构建蓝绿交织公园体系,筑牢生态基底;在城镇空间方面,成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化空间约束,推动城镇集约高效发展。

为推动城园相融,让城市在自然中有机生长,成都加大龙门山自然生态屏障保护力度,建设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环城生态公园,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隔离区。同时,大力塑造蓝绿交织的特色廊道空间,划定水系廊道、两级城市通风廊道、大地景观廊道、城市观山望水视线廊道;打造珠联锦绣的天府绿道空间,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绿道核心骨架,构建全域绿道慢行网络;建设美田弥望的乡村郊野空间,以城乡融合片区为抓手,形成“走廊+单元”的乡村振兴空间格局。

此外,成都依托绿色公共空间集聚城市服务功能,营造功能复合的“公园+”场景,让城市居民就地就近尽享优质的生态资源,实现生态价值利用最大化。例如,结合公园绿地和绿道体系,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及功能性设施,发挥生态价值营造宜居宜业场景;深入推进社区商业发展,打造具有公园城市特色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产业集聚、功能符合、配套多元、宜业宜居的产业社区,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产业服务、社区服务于一体的高品质科创空间;推进滨水空间“车退人进”,引导公共功能沿线布局;强化街道一体化设计,围绕街道 U型界面,打造安全、美丽、人文、活力、绿色、智慧街道。

构建宜居宜业都市空间结构

超大特大城市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统筹利用区域资源和要素,建设参与全球竞争,是成都都市圈在更大尺度谋划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成都都市圈,更加突出大生态观,从关注城镇空间转向全域全要素全行动方略的都市圈营建,协同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山水田林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体系;更加突出大民生观,强调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都市圈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宜居宜业品质,强化人口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共同打造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更加突出大格局观,改变单中心集聚、圈层式蔓延的发展模式,塑造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空间结构,在大区域、大格局中实现统筹协调发展;更加突出大发展观,全面提升都市圈发展能级,以跨区域产业生态圈为经济组织方式,将创新驱动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引擎,实现从行政区向经济区发展模式的转变。

成都在优化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做优做强城市功能,打破了行政区域传统城乡空间结构,以功能需求为内在逻辑,优化城乡体系,推进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促进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有机融合。同时,将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分别赋予核心功能、特色功能和基本功能,以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引提升核心功能;以突出区域比较优势为重点培育特色功能;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统筹基本功能,促进区域资源优质均衡。

在强调增存空间并重的同时,成都坚持走节约集约发展之路,大力实施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综合开发,推动开发强度向轨道站点核心区集中,形成梯次降低、疏密有度的城市形态。一方面,推进多元复合的地下空间利用,重点建设区域地下空间整体连片开发,地上地下协调开发建设;另一方面,优化提升存量低效用地使用,推动主要区域非核心功能疏解,实施新兴产业用地,老旧工业园区连片改造、整体开发。同时,推进多样有序的剩余空间更新,激活老旧厂房、闲置楼宇、已征待建和拆迁未完成地块等闲置空间,高效率利用城市桥下空间,提升空间精细化管理水平。

建立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公园城市理念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编制了《关于建立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底线约束、格局塑造、品质提升、场景营造、资源配置、实施监督一体的空间治理体系。

围绕《总体方案》,成都构建了分级分类的公园城市规划技术管理体系。一方面,完善分级技术导则,制定产业功能区规划导则、公园城市社区规划导则等,将公园城市理念落实到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另一方面,完善分类专项技术导则,制定公园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标准、公园城市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等,指导公园城市建设实践。

此外,成都以信息化赋能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统一基础平台,成都建立了全域空间资源“一本账”,形成空间数据资源体系,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以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全域全要素的数字化管控为核心,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分析评价、在线审查、进度监管、实施监督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探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成都还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监督评估机制,构建全域全要素用途管制制度,依据总体规划,逐步建立用途转换管制规则。(作者:汪小琦 系四川省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袁冬亮)
下一篇:

第五站全过程工程咨询青海研讨交流会在西宁成功举办

上一篇:

“三个转型”铺就高质量发展之路——写在山东高速德建集团创立发展70周年之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