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对新时代新阶段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形势下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赵鑫
嘉 宾:夏晋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城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愿
主持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内涵是什么?
夏晋祥:宜居城市是指既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又能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求的城市。宜居城市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愿,注重城市空间的美学设计,同时还要注意城市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宜居城市除了能够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还要能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文化娱乐活动,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前来定居,使城市拥有更多活力。
韧性城市指的是能够应对各种自然或社会灾害的城市,能够在面对各种灾难和危机时快速适应、恢复和重建的城市。这种城市应该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复原能力,能够在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极端情况下保障居民的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此外,建设韧性城市还需要加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公民责任感,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监管,确保城市在受到灾害或其他外部压力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应对和恢复。
智慧城市是指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能实现资源的有效运用以及智能化运营的城市。它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互通,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智能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
让城市的吸引力更强,竞争力更强
主持人:为何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夏晋祥:(1)提升城市品质
宜居城市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韧性城市能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智慧城市则能够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服务。这样可以使城市的各种品质得到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更强,竞争力更强。
(2)推动经济发展
宜居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韧性城市能及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城市稳定与安全,能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智慧城市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有动力、更有支撑的服务来提升城市的效率和竞争力。
(3)促进可持续发展
宜居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韧性城市能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保障城市的稳定和安全,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智慧城市能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民生福祉
主持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夏晋祥:在打造宜居城市方面:(1)优化城市环境。包括清理环境卫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等方面。(2)加强社区建设。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最基础的一环,建设好社区才能夯实城市宜居环境的根基。(3)提供住房保障。住房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需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发展适合不同人群的住房类型。(4)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可以通过举办更多文化活动、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来提高城市文化品味。
在打造韧性城市方面:(1)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天气预报、地质预警、水文预警在内的灾害预警体系。(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等。(3)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包括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建立救灾物资储备等。(4)加强应急管理。对于突发事件,城市应该拥有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紧急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同时,加强社区参与、组织和管理,提高公民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以便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1)建设智能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智能供水、智能电网、智能公共安全等,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安全性。(2)建立信息平台。通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和其他技术收集大量数据,以便城市管理者基于数据分析和预测,更好地掌握城市运行状况,进行科学决策。(3)推广智慧交通。包括智能公交、智能停车、智能导航等,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度,同时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4)发展数字经济。鼓励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数字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5)推广智慧环保。包括智能垃圾分类、智能能源管理等,以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6)加强民生服务。包括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社区服务等,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改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