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空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西方社会自工业革命开始,乡村社会就开始瓦解。现代城市的崛起一定要大量吸引乡村的劳力与人口,村落的空心化便开始出现。可以说,村落空心化是人类进程中正常的现象。但中国有一点特殊性,由于近三四十年中国社会以世所罕见的速度高速和全面的发展,村落的空心化来得极其突然、快速,没有准备。太突然的事物一定会带来冲突,带来挑战。
村落空心化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的问题。村落空心化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现实。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历程,但不等于它没有问题。比如乡村耕种的土地荒芜了怎么办?村落一空,人把村落记忆带走了怎么办?村落遗产怎么办?传统村落的保护怎么办?如果传统村落消失,我们将失去一笔极为重要的农耕文明遗存,我们对此不能坐视不管,听之任之,一定要认真、积极地应对。
对于学界来说,要在深入的田野调查中,找到这些传统村落空心化的根由,研究和寻找实际、有效、可行的解决办法,制定科学保护措施和落实方案,提供给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
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工进城的“打工潮”,到开发区就业潮,农村生活设施的落后、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对城市生活的艳羡,以及在乡村找不到更好的劳动资源。从文化本身上说,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原住民和乡村管理者缺乏文化上的自觉。
我们现在单一地把开发旅游当做传统村落的救命稻草,恐怕还不是从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认同和保护这个认识的原点出发的。文化和旅游从本质上并不相同,将传统村落改造为旅游景点既不是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我们的初衷。
保护传统村落,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取的办法是,把那些古老的、有价值的建筑从已经“空心化”的村落剥离出来,集中一地建立乡村博物馆。一方面保护传统建筑,另外一方面也让游客和历史接触。上世纪初,荷兰的一些建筑专家痛心于历史建筑的损失,就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尝试,“把大鸟飞走的时候落下的羽毛拾起来”,现在许多国家,比如韩国的民俗村,匈牙利、泰国、俄罗斯的老房子博物馆,都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此外,我们国家是不是也可以借鉴欧洲民间每年评选一个“文化之都”的形式,选出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工作突出,同时政府、专家及原住民都认可的“传统村落之星”,通过这种方式,让典型村庄脱颖而出,并作为榜样让其他村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