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于近日发布了第十份关于“农民工大数据”的报告。这份《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总量看,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88亿,但2018年农民工增速仅为0.6%,出现历史新低;从农民工分布重点地区看,流入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比上年减少了186万,降幅为3.9%;从2018年进城农民工数量看,比上年减少了204万。
改革开放后,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乡外出打工。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工大量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每年的春运大军数量可见一斑。改革开放40多年来,春运大军从最初的1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37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而近几年,随着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趋向于本地化,选择跨省务工的农民工数量明显减少,这就是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减少的一个原因。
过去制造业是流动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领域,而近年,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就业人口从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随着我国大力倡导产业结构转型,着重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外出农民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民工总量中,在乡内就地就近就业的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比上年增加103万人,增长0.9%;在外出农民工中,到省外就业的农民工7594万人,比上年减少81万人,下降1.1%。一增一减,说明农民工就业本地化已是必然趋势。
农民工就业本地化释放积极信号,既说明贫困地区经济在发展,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还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更说明流动人口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单纯的打工人员少了,外出经商、从事高端工作的人员变多了。同时,假如我们的城市可以促进更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可能使人口流动整体趋于稳定化、家庭化,定居意愿普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