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商品房收储工作正加速落地
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支持下,存量商品房收储工作正加速落地。据数据统计,目前约60城表态支持存量商品房收储工作,超30城发布征集细则。虽然利好消息很多,但从央行宣布再贷款支持地方收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至今成功案例不多,从全国看总体规模也不大。
我认为必须考虑如何绕过这几个坎:
1、地方要求收购房源的价格,要低于近期市场成交价
而且要求低不少。实际上如果价格太低的话,房企宁愿降价散售项目,因为散售更简单,没有太多附加条件,而且实际降价幅度可能还低于整体收购。如果是散售也买不动的城市,几乎都是三四线的小城市,这些地方多半也没有太多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另外,在这过程中,相关操作的个人和单位都会担心价格买高了,如果造成日后的“国有资产流失”,这是他们无法承担的责任。所以宁愿选择不做这个决定,避免出错。
2、租金回报率要达到一定标准。
比如每月的租金要覆盖项目的利息和运维成本,地方收购之后,后续无需继续大额投入维护。这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目前一二线城市租金回报率多在2%—2.5%上下,而北上深这三座城市甚至连2%的年回报率都不到。这个回报率可能连利息都还不上,更何况还要产生运维成本。所以按这个标准,所有潜在收购的标的都绝对是无法达标。
3、物业必须整栋收购。
这是降低运维成本的关键,可以理解,但要实现也有难度。因为项目如果有整栋未售的,多半是近年才拿地开发的项目,而近期拿地的项目,多半对市场有预期,不会拿地时就想着要亏损,所以基本不至于一上来就打折卖给政府作为保障性住房。如果是滞销的老项目,开发商愿意打折销售变现,但这些项目往往是已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销售,才能证实销售困难,而这个时候项目多半也已经卖散了,未必有整栋整栋的存货。
房企高管专业背景,决定企业关注重点
万科总部架构再调整,新建立集团总部总经理的人选拥有首席财务官的经历。再仔细看看万科其他核心高管的履历,无论是郁亮还是祝九胜,多数都有财会,金融专业背景。所以无论从业务重要性,还是企业关注重点看,万科都把当下的房地产看作类金融行业。所以着重解决公司资金安排问题,可能是目前摆在万科面前的主要矛盾。
其实不只是现在,万科核心团队早前也多是金融相关专业背景的职业经理人。而且不单万科这一家,其他房企甚至整个房地产行业也有类似的问题,类似矛盾,相似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房地产发展历史上,曾经某个阶段,有部分房企特别喜欢工程类专业背景的负责人作为核心管理人员,这类房企潜意识上就是把房地产行业当成类工业行业。讲究工业化生产,管理,控制成本等等。
而在另一个阶段,有部分房企特别喜欢建筑设计类专业背景的人任主要负责人,这类企业是把房地产行业当服务业看待。希望通过产品设计的差异化给客户带来不同的体验,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
当然,也有部分房企特别喜欢由营销专业背景的人出任负责人的,这类企业则多半对资金周转要求特别高,老板也可能更在意钱,在意企业的规模。而通常情况下,这类企业未必有很突出的价值观和情怀。(文|邓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