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新质生产力”研究热点及研究指向

2024-09-30 09:30:25来源:北京日报   
核心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为破除大量存在的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探赜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动当下及未来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自2023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多地考察调研时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命题。
 
思考和回答高质量发展时代课题是催生新质生产力命题的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聚焦新质生产力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在经济工作中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部署,“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首次以“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做定性描述。2024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新质生产力概念进行完整论述,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章节列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也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7月,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定稿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而这一部署具体体现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方面。至此,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从概念提出到党中央顶层设计擘画的落地。
 
对新质生产力理论进行总结、概括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国内学者关于新质生产力相关研究成果丰硕,总体来看集中在以下方面。
 
首先,国内学者集中在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定义进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调研背景和提出的语境,国内学者对新质生产力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创新驱动、生产要素、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四种研究视角。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新质生产力内涵后,当前学者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围绕新质生产力含义中的重大进步、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创新特点及先进生产力本质进行探究,并开始这一理论在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指导作用方面的研究。
 
另外,学界还对必要性、理论渊源、生成路径、功能作用等主题进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从竞争优势、大国博弈、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两大层面进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路径研究方面,学者们着眼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力三要素,从数字技术、系统生成、制度保障等层面进行了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功能作用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新质生产力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层面的影响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部署是引领学界未来研究的根本指向
 
截至目前,国内学者在高度关注新质生产力命题研究方面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客观理性分析现有成果,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部署则指明了今后持续研究的方向。瞄准新的研究指向,对于系统把握“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和改革命题,增强人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坚定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蕴重大。
 
一要强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实证研究。纵观已取得的新质生产力研究成果,虽然有部分地方报纸报道本地新质生产力的践行概况,但总体上纵观既有研究成果,多是在文献资料基础上,通过理论梳理进行理论构建、模式探究等定性分析研究,而通过定量分析开展的实证研究成果偏少。在今后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化研究中,应借助多种研究方法,强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实证研究。
 
二要强化对新质生产力的个案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多数学者的研究多体现在一般意义上共性和普遍性的探索,个性和特殊性的个案研究偏少。在今后的持续研究中,学界要像研究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样,加大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标志、特点、关键及本质等标志性要素的研究,尤其是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三要强化对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总结研究。在当前新质生产力如火如荼的研究中,学者们多从全国一盘棋的战略高度,从宏观层次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集中研究,而微观层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各地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验总结的研究成果偏少。因此,今后研究应该加强对虽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但具备新质生产力基础和优势,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研究,以期进行经验的推广和模式的复制,并围绕支持建设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行研究,围绕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更好相适应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四要强化对国外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目前学者对新质生产力研究主要将视野聚焦国内,而对国外新质生产力研究非常少,成果也十分单薄。国外尤其是西方现代化进程较早,在今后研究中,应围绕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制定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科技政策,占领价值链高端环节,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超前布局,如何不断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合作机制,如何推动大学开展应用型科研,如何建立基础和前沿研究的长效支撑和激励机制进而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进行深入研究。
 
五要强化对新质生产力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基本内涵,其本身是一个系统命题,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经济学学科门类,而其他学科门类研究成果较少。今后研究应拓宽学科研究范畴,需要坚持系统观,从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门类视域开展研究,进行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进而推进新质生产力研究走深走实,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研究体系。
 
(作者均为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瑞)
下一篇:

北京新政效果显现:部分楼盘人流大增,有项目单日来访超200组

上一篇:

云南最大断面地下综合管廊投运 打造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昆明样本”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