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谈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问题时说,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工程,是民心工程,更应该建成“好房子”,这是政府应该做到,也应该做好的事情。
目前,各地已经确定了一批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开展“好房子”建设,不断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努力让群众住得健康、住得安全方便。
当前,我国住房发展已经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进入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的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逐步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安家到安心,从安居到宜居,住上好房子日益成为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和时代呼唤。“好房子”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侧重于“租”,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现在则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构建由公租房、保租房、配售型保障房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市场+保障”“购+租”的住房制度。这么做,不仅能更好解决城市住房难问题,还可以发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面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好房子”建设不能和高端住宅建设画等号,而应面向不同人群、惠及广大群众。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既要加大高品质住房供应,满足人们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也要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锚定安居这个基点。买房是大额消费,是生活中的大事。人民群众想要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好房子”,“好房子”要经得起居住者的检验。面积大、造价高,固然能建成好房子,但是,立足老百姓需求、精心做好设计,小户型、价位低的保障性住房也应有“好房子”。
在保障性住房中,“好房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区位好。像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主要为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地块位置十分关键。如果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公共配套不足,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强,就可能造成房源空置。我市就明确要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优先选址在轨道交通站点、公共交通枢纽、工业园区、高校院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周边。我市首宗完成供地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就处在宁波高新区贵驷街道这个规划的人口产业密集区域,其南面可瞰宁波植物园,西面是昔日“红盘”之一绿城春语云树,东侧邻鲲鹏生态产业园、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等。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减少居民通勤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好配套,是判定房子好不好的又一个标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等配套设施,是打造保障性住房样板的“标配”。像宁波首个共有产权住房项目(针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樾湾,离轨道交通站约400米,1公里内集聚三大公交干线;与幼儿园、九年一贯制书院一路之隔;3分钟即达社区医院;周边约5.4万平方米邻里中心,涵盖休闲、文化、购物等多元功能。
好服务,也是判定房子好不好的标准。以“优服务”赋能“好房子”,强化保障性住房社会化管理,探索由街道和社区成立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小组,优化物业服务,让居民住得更安心更惬意。配租型住房项目江北泊寓奥体店,入住率接近100%。这个项目有24小时自助鲜花店、共享健身房、共享厨房等,还和社区共同设立了党群服务驿站、青年人才驿站、青年兴趣社群,租户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相应服务。
这些实践表明,建设保障性住房,不能降低标准,必须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购(租)房者,让政策善意落到实处,让这项民心工程惠及更多人。(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