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工人的素质和数量无法满足施工需求,而中国劳工准入又受到严重限制;某种建材,国内生产的质优价廉,但由于标准不适用,只能选择国外高价产品;在境外投资,向两国银行申请外汇贷款都受到制约,导致资金链断裂……
在竞相出海的大潮中,中国建筑企业正面临着国内资源出海难、海外资源回流难、境外机构互通难的“三难”境地。本应成为优势的庞大生产资源,却被割裂为国内、海外两个体系,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重大阻碍。
不难发现,这种资源约束既是总量性问题,更是结构性矛盾,根子在体制上。要打破资源流通的桎梏,必须解放思想,不断优化体制、转变方式、创新管理,做到资源配置一盘棋、利用最大化。
信息化畅通资源“通道”。《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会把世界拉到一个平面,被地理阻隔的经济要素,由此实现畅通无阻地流动。在深入调研海外国家各类经济要素市场发育、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基础设施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梳理海外项目全生命周期生产要素体系,锁定资源管控要点。探索建立以国别为基础的海外资源库和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对国际采购、资金融通、人力资源等的全天候、无边界管理调度,不断提升资源需求响应的速度与效率。
属地化打牢发展“营盘”。属地化是保障生产要素供应的根本,是实现海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实现企业经营属地化,熟悉并融入当地财务、税务、法律、文化环境,创新经营模式,科学适度授权,掌握“游戏规则”,做到合法合规经营。要实现人力资源属地化,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双轨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逐步提升当地员工与工人的占比,为他们提供成长成才机会,培养一批属地化优秀人才队伍。要实现合作伙伴属地化,深度融入当地市场,打通属地上下游产业链条资源,不断丰富生产要素资源储备。
一体化联通市场“孤岛”。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企业拥有所有的资源,或自己执行每项业务活动是不现实的。要实现海内外资源一体化,打破国内外企业间及海外不同区域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全域流动、全向链接。要充分利用产能合作、政策扶持契机,减少海外经营风险,打造海外共赢平台,提升企业全球资源集成与配置能力。要带动国内优质的设计、施工、专业分包等上下游产业资源加快“走出去”,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将国内资源禀赋辐射到海外。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许多市场发育尚处于低级阶段的国家,资源的“开拓者”,一定会成为市场的“引领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面临的资源约束是挑战,更是机遇。
作者:韩成林(中建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