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深圳南山:绿色低碳改造让高龄建筑焕新生

2024-05-31 17:27:20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核心摘要:阳光照在光伏幕墙、光伏瓦、光伏屋顶上,源源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能小屋为天然波动性的光伏发电提供缓冲和保障;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厦电源侧、用电侧、储能侧等系统互联互通……
阳光照在光伏幕墙、光伏瓦、光伏屋顶上,源源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能小屋为天然波动性的光伏发电提供缓冲和保障;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厦电源侧、用电侧、储能侧等系统互联互通……

这里是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的蛇口大厦,这座建于1994年的大楼,应用智慧建造、数字化管理、低碳建筑等技术进行绿色低碳改造,将于今年竣工,成为近零能耗建筑和近零碳排放建筑。

在这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热土上,蛇口大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历经30年沧桑,加上临近海边受海风、雨水侵蚀,建筑外立面老化,渗水、漏水问题严重,内部空调系统能耗高,变压器容量不足及能源管理系统落后,急待进行改造。

项目施工方中建四局土木公司推动大厦整治改造及近零能耗和近零碳技术落地实施,通过可再生能源的植入,改善大厦能源结构及利用率,助力建筑节能减碳。

据介绍,项目应用8项智慧、绿色建造技术进行工程改造,一方面对既有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系统功能进行提升,另一方面让大厦新增智慧能源设备和调控平台,为近零碳建筑目标保驾护航。

项目设置BIPV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光伏幕墙、光伏瓦、光伏屋顶、光伏电站等形态,将BIPV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主楼塔尖、屋顶、裙房平台与立面及附楼屋顶,共计安装面积约4500平方米,预计首年发电量至少可达31.48万千瓦时,同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最大程度利用可再生能源。

项目引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厦电源侧、用电侧、储能侧等系统互联互通,并采用分散和集中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大厦更全面、更精细的能源调配、能耗分析和碳排放监测评估。

项目还配置储能小屋,通过对光储系统进行实时动态调节,在谷时充电、峰时和平时放电。据测算,依托储能设施进行负荷能源调优后,蛇口大厦光伏就地消纳率达95%以上,外购电成本节省超30%。

除了绿色节能新技术的应用,项目还从建筑材料、系统改造等多方面发力,实现建筑低能耗。

在融入先进技术的同时,项目特意在蛇口大厦附楼光伏屋顶,设计了“南海拾贝”造型,充分考虑第六立面设计,通过律动的光伏玻璃屋脊线,不同透光率光伏玻璃的跳跃,使建筑产生新的活力,以展现蛇口的海洋文化以及蛇口港口工业遗产特色风貌。

据悉,项目已取得国家级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标识,入选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第二批试点等。项目竣工后,大楼预计光伏年发电量至少达31.48万度电,年减少碳排放142吨,综合节能率达75.08%,能源就地消纳率将达90%以上,购电成本预计节约50%,解决了大厦因设施老旧形成的安全隐患,优化了整体形象和办公环境,并智能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助力蛇口老街这座地标建筑焕新生。(记者 王丰)
(责任编辑:袁冬亮)
下一篇:

向“新”跃升 借“智”增效 加快形成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上一篇:

北京市政府参事于平:中轴线上的城市管理智慧有助于现代城市发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