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8.24万平方公里地下有超过18万公里管线 重庆织密织牢“地下生命线”安全网

2024-03-26 10:23:11来源:重庆日报   
核心摘要:地下管线被喻为城市的“地下生命线”,是城市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高质量推进地下管网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
 8.24万平方公里地下有超过18万公里管线 重庆织密织牢“地下生命线”安全网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4-03-24 12:09
地下管线被喻为城市的“地下生命线”,是城市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高质量推进地下管网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

重庆“地下生命线”家底如何?如何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织密、织牢地下“安全网”?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住房城乡建委及相关城区、企业及项目负责人。

建设

管线施工有高招,开挖少扰民用材更环保

调查显示,重庆8.24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有超过18万公里管线交错纵横,涉及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类型,仅给水管道就达到2.7万公里。在密集的地下管线中高效实施新改建“手术”,并避免大范围开挖给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对于不少建设者来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前不久完工的渝北区回兴街道东升街新增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一开建就遭遇挑战。

“道路开挖仅200米,碰到的地下管网就有十几条。”东升街雨污分流管网工程负责人回忆,以往开挖工作中,他们需要摸清施工范围内管线类别、权属单位、负责人、管线走向等,这些琐事不仅劳心劳力,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幸运的是,东升街管网施工采用了市住房城乡建委开发的“e呼通”平台,管线开挖变得安全、可控。

“‘e呼通’平台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挖掘损害’。该平台通过为施工人员提供各权属单位开挖段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帮助其详细了解管线位置和走向。在管线附近我们采用人工开挖,其他区域则采用机械作业,在保护管线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使用“e呼通”后,管线建设单位只需在平台上发布工程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匹配相关权属单位,并要求权属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答复项目位置是否涉及本单位所辖管线,是否有同步建设需求等,管线部门和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效率大幅提高。

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人士介绍,我市2020年启动“e呼通”试点,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注册管理部门335家,权属单位521家,建设、施工单位157家,反馈信息上万条。仅渝北区,试点“e呼通”以来第三方事故量同比下降71%。

在重庆,除了新建管网施工有“守护神”,给地下管线做“肠道手术”各方也想出不少高招。

本月底,大渡口区天安数码城市政排水管线应急抢险项目即将投用。中冶建工建设者在施工中采用非开挖的机械制螺旋缠绕工艺,将带状型材在旧管道内缠绕形成一条新的管道,对新旧管之间的间隙进行注浆处理完成管道修复。该项目还使用了紫外光固化修复、热塑成型法内衬修复等多种方法,采用材料更加环保,在减少对地表破坏的同时,也减少对水质和环境的污染。

运维

管线集中“安家”,设施设备管理更加高效

除了采用科技手段防止管线“受伤”外,全面推广紧凑型综合管廊建设,在破解“马路拉链”施工难题的同时,促进地下空间集约开发利用,成为我市地下管网建设的新尝试。

高新区科学大道上,井盖、电线杆几乎不见踪迹。秘密,就藏在位于道路下方平均8米深的综合管廊里。

“科学大道综合管廊是西南地区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管廊,宽8米、高4米,目前已建设管廊长度约28公里。”重庆高新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个管廊里,电力、通信、供水等管线集中“安家”,“住”进同一个“房子”里。

科学大道综合管廊分为综合区和高压区两个部分,综合区内1.2米直径的给水管道被安装在管廊中间,两侧墙壁上的支架预留有弱电、通信网络线路;高压区入廊管线则包括了110KV、220KV高压电缆。为确保入廊管网安全运行,管廊内配备通风系统、防火系统、消防系统等8大安全生产体系,未来还将使用机器人自动巡检,提升运维效率。

从综合管廊建设中受益的不仅是高新区。重庆第一条工业化建造(装配式)综合管廊——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去年投用。该工程起于汉海海洋公园南侧,止于尚文大道尾端,全长10.12公里。

负责工程建设的渝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巴南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整体装配率达45%左右,节约八成人力,缩短近半年工期;管廊集纳电力、燃气管道、通信、给水管线等,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3D建模、AI应用等技术,管廊内设备数据采集点位达到13000点左右,每3秒可采集一次数据,实现了设施设备高效管理。

市住房城乡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开工干、支、缆线管廊368.3公里,形成廊体324.5公里,投入运营160.3公里,建设规模位于全国前列。

未来

补短板强基础,让地下“血管”运行更顺畅

“从目前改造速度看,我国每年将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网,城市地下管网正迎来建设潮,有望成为基建发力的一个重点。”林同棪国际(中国)融基建产品中心主任龚霞认为。

在龚霞看来,重庆是山地城市,具有发展地下空间的先天优势。加上我市正在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地下管网特别是排水管网改造建设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面对不断攀升的市场需求,不少企业“开疆扩土”。近两年来,中冶建工承接的地下管网业务实现成倍增长,在中心城区、丰都、万州等地均有建设项目。重庆公元管道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生产的新型建材已销售到西南、西北多个省区市,近期准备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如何让城市地下“血管”运行更顺畅?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针对我市地下管网建设存在规模不足、老旧管网病害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实施一系列补短板、强基础行动。

“十四五”时期,全市拟新建城市管网2744公里(包括城市污水管网1486公里、雨水管网1258公里);同时,加强管网建设改造,在建成区结合管网排查成果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和病害治理,将管网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一体化实施推动实现管网改造全覆盖;推动城市管线逐步由传统敷设向廊道化建设模式转变。

现有管网数字化转型步伐也在加快。相关机构针对重庆城市地形地貌复杂、老旧管网失修、诊断运维难度大等问题,正开展地下管网精准检测、韧性提升与智慧运维等研究,提升我市地下管网智慧运维能力。全市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有望今年投用,该平台涵盖城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内容,可及时发现管线问题并提供应急处理预案。此外,我市将力争明年底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地下设施普查,对地下管网“把脉问诊”“开方下药”将更加精准、高效。(文/记者 廖雪梅)
(责任编辑:刘诗蕊)
下一篇:

国际智能建造科技联盟(筹)荣誉主席达尼洛·图尔克正式发出倡议

上一篇:

关注房地产市场新特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