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结合市情特点和开发建设实际,规划建设总规模达339.267公里的市域地下综合管廊。记者11月19日获悉,第四届市规委会第2次专项规划与环境艺术委员会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东莞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项目。这意味着东莞将大力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治理“拉链路”“蜘蛛网”等城市病,以此促进城市再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基础设施运作效率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一次动土 不复开挖
市城乡规划局介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称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市政共用隧道空间,将两种以上(供水、电力、电信等)市政公用管线,根据规划的要求集中铺设在一个构筑物内,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可概括为:“一次投资、永续利用、一次动土、不复开挖、智能管理、维护可视、无限增容、综合成本、整合资源、减少浪费、树立市政新形象”。
据了解,地下管廊的各种管道实现集中放置,一是节省土地,也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二是可以有效发挥防灾避险的功能;三是地下综合管廊寿命较长,一般可达50年以上。据估算,按照传统的敷设地下管线的方式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其铺设管道费用加上管线检修、恢复路面的费用与综合管廊的造价基本相当。
市城乡规划部门表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利于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治理“拉链路”“蜘蛛网”等城市病,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南城在建管廊6.7公里
《专项规划》显示,东莞市即将建设的339.267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包括中心城区102.367公里和其余各镇的236.9公里。南城、滨海湾新区为重点建设镇街,莞城、厚街、虎门、塘厦等10多个镇街被列入了适宜建设镇街。据悉,南城和滨海湾新区可结合新区开发全面建设综合管廊;莞城、东城、水乡新城、谢岗(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寮步、虎门、厚街、松山湖(生态园)、大岭山、大朗和塘厦可选择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同步实施综合管廊,待远期时机成熟再结合规划建设需求进行建设;茶山、万江、石龙、沙田、麻涌等镇街建议确实有具体项目需要建设综合管廊的,经科学论证分析后实施。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近期规划为2018~2020年,计划建设规模达14.151公里,17个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南城国际商务区、水乡新城三个区域。
其中,南城国际商务区近期在建6.682公里,结合新区开发,新建道路合建;东城近期计划建设2.069公里,结合高压电力线入地思路合建;水乡新城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开展《水乡新城市政工程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管廊空间大 人可自由行走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引下,东莞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衔接,引导市镇两级开展建设工作。据悉,对于城市新区、产业园区、中心镇等未来重点发展地区,如南城国际商务区、银瓶新区、松山湖(生态园)、水乡新城、滨海湾新区、虎门港、立沙岛等新近开发建设区域,鼓励建设规模尺寸较大的干线综合管廊和支线综合管廊,在新区建设、路网施工时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明确建设规模和建设时序。鼓励通过建设缆线综合管廊方式改造旧城区管线。
根据相关要求,东莞各镇将以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为重点,新建主干道路需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旧城区结合“三旧”及棚户区改造、道路改扩建、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及地铁建设等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鼓励将排水(重力)管线纳入综合管廊;燃气管道可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安全等条件,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并在独立舱室内敷设。各属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还将充分考虑并尽可能将高压电力线路纳入地下综合管廊,释放土地资源。
该专项规划编制设计方有关人士表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为一个3米(高)乘3米(宽)的空间,人可以在管廊内自由行走。管廊内将有各种管道检测系统,设置监测区、检修口等,可随时监测管道运行情况,及时进行维修。管廊内还设有“单舱”和“双舱”,相当于住宅中的“单房”和“两房”布局。从安全性方面考虑,“高压线缆”等一类管线会单独入“舱”,与其他普通线缆“舱”隔离开。在整个管廊内,每隔200米将设置一个防火、通风、逃生区域,形成地面与地下空间的连接。一旦管廊内发生火灾或者煤气泄漏等危险,检修人员可从该区域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