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不是为了美而美。虽然每个人对美的价值取向不同,但对真正美的事物都会产生共鸣。
乡村的“美”首先是人类利用自然元素创造出来的和谐之美,是通过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多元价值实现的。当下,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双向需求,这将会给乡村的发展带来诸多机遇,进一步丰富乡村的产业结构,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为“美丽乡村”注入更多的新元素。但是如何将这些新元素有机融入美丽乡村的建设,在继承传统农耕文明智慧的同时,使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那么“美”和产业如何互动,如何通过“美”来增产、增值和助力乡村振兴呢?上海的村庄都是大都市一小时生活圈的城郊村,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城郊村功能复杂,要承载城市部分功能转移、市民需求;农民兼业化程度非常高,收入多元、技能多元,已经从单一的农业发展为多元产业。上海郊区的乡村,不但是城市生态服务的一部分,传统农耕文明的展示区,同时还是发展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场所,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一个多元参与、共同成长的实践过程。
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些地方更适合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是一种宏大的农业景观和生产的场景,形成的大地景观具有整洁和有序之美。
在临近山区的农村,因为耕地分散,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不能完全用工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需要从多方面开发村庄价值。比如山西某村,无法进行大面积耕作,适合小面积种植一些耐旱杂粮,然而即便如此,这些种植的粮食和水果也会被野猪、野兔、喜鹊等野生动物吃掉,造成农业减产。通过规划思路的调整,将部分种植园地开放出来吸引野生动物,使野生动物的出没变成景观,吸引城里人来观看,同时,鼓励村民经营一些饭馆、民宿实现增收,把一产和三产有机融合,把自然资源变成收入,这就是“美”的价值发现和实现过程。
总之,乡村的“美”首先源于自然,人工附加物与自然相关的生产生活构成了乡村的整体面貌。因此,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美的建设过程,更是美的发现过程,这个过程不但可以延伸乡村的产业链,促进多元价值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加自豪感,积极地投入到美的发现和创造中去。
(作者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顾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