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之一
据国内学者研究,“收缩型城市”是国外引入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Hauermann H.and W.Siebel于1988年提出,用来指代受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以及政治体制转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城市人口流失乃至局部地区空心化的现象。2004年,收缩城市国际研究网络(Shrinking Cit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沿用这一术语,并将城市收缩定义为“人口规模在1万以上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面临人口流失超过两年,并经历结构性经济危机的现象”。
“收缩型城市”之所以最近引起全国关注,是因为前不久《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到: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在官方文件中首次提及“收缩型城市”。
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速发展过程中民众对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的普遍感知不同,在产业转型、老龄化、区域政策等多方因素作用下,中国很多地方城市出现了空心化现象,越来越受到学界和舆论界的关注。
不少西方城市经历着城市扩张和人口减少并存的态势。英国的曼彻斯特—利物浦工业区、美国的底特律、俄罗斯的伊万诺沃以及日本北海道等都经历着“城市收缩”,并表现出三种模式:一种是欧洲国家的“城市收缩”模式,以德国为例,德国西部城市的繁荣扩张和东部城市的停滞衰退形成对比,东西部差异促使资源和人口向更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转移;一种是北美国家的“城市收缩”模式,尤其是由于资源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极大依赖于本地市场,在去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产业衰退和人口流失现象,单一产业结构无法支持商业贸易发展,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下降;一种是东亚国家的“城市收缩”模式,以日本为例,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中小城市人口“收缩”。
“收缩型城市”的主要特征:一是持续人口减少,这是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口变化,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口从乡村流向城镇,从小城市流向大中型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这是必然的也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规律;二是第三产业占比低;此外,也有学者提出,收缩型城市还普遍存在着工资水平低和老龄化程度高的特点。
学者研究表明,相较于别国,中国的“城市收缩”并不是表现在空间上的“不再长大”和人口的逐渐减少,而是表现出了两种看似矛盾的景象,即:一方面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进而导致空间上的“摊大饼”式扩张;另一方面出现了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与城市人口流失。
因为大城市的公共资源优势和城市集聚效应明显,再加上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还不高,还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间,因此收缩一般发生在中小城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2016年中山大学举行的首届收缩城市学术研讨会上,黑龙江省伊春市就被当作中国收缩城市的典型代表。
伊春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国家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由于产业结构单一,林业资源枯竭,伊春在过去多年里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伊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8年间,伊春市总人口由126万减少至114万,8年减少12万人。
伊春只是中国收缩城市的一个缩影。龙瀛结合统计数据指出,全国654个城市中已有180个发生了人口总量和密度的双下降,这意味着,中国至少存在着180个收缩城市,其中不乏晋江、义乌、景德镇等昔日经济增长较快的城市。它们的收缩,既有资源型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收缩,也有传统工业城市工业衰落导致的收缩,还有欠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引发的收缩和行政区划调整导致的收缩。
城市发展由“量”收缩转变为“质”提升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收缩型中小城市”的概念,在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一项中提到,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专研究表明,首先,要转变传统增长主义的价值观,认识到“城市收缩”是正常的、“非病态”的现象。其次,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城市空间,“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形式。再次,对城市无序蔓延进行适度限制,尤其是在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上进行管控。最后,重新审视和制定符合“收缩城市”的规划方案,设计符合产业需求的空间格局,减少城市边缘的无序发展。对老旧城市中心区域进行改造,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将“量”上的收缩转变为“质”上的提升。
在更深的层面上,“收缩城市”对当前的城市政府治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部分城市的“收缩”是重塑城市发展类型的契机。城市政府需要重新回到对城市规模的理性认知,顺势而为而非逆势扩张,合理统筹人地关系,减少因抵抗“城市收缩”而产生的各种资源浪费。“城市收缩”也为我们开启了未来中国城市形态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城市在规模上并不庞大、人口上并不众多,但在城市环境上更宜居、更亲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且与繁忙的大都市形成鲜明对比,而相应的城市规划方案和空间设计需要为迎接它的到来做好准备。
关于“收缩型城市”的提出,反映了国家对于城市发展,不再单方面考虑城市增长和扩张,已经开始思考一些城市在收缩中带来的各种问题,显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观念的重大转变,有学者讲,这是执迷于“增长”和“扩张”的规划理念和管理政策向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