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期待,近来有些地级市新组建了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强化相关管理和工作落实。城市更新是一个新阶段,不应再沿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应防止大拆大建,下好“绣花功夫”,让城市更宜居、韧性、智慧。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目前城市建设已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于过去注重追求速度和规模,城市发展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例如忽略了城市整体性、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长性,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病”问题突出,不少城市老旧房屋和市政管线存在安全隐患等。总的来看,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更新机制和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还有差距。
城市更新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也包括完整社区建设、活力街区打造,还包括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城市生态修复,以及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
城市更新从何处入手?城市体检是重要前提。城市和人一样,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为了健康应该体检。城市体检不仅应坚持问题导向,从房子到小区、社区、城市,找出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也要坚持目标导向,去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城市更新的重点就是城市体检找出来的问题。
城市更新包含众多民生工程,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增设停车位、增设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燃气等各类管道的改造、口袋公园和绿道建设、草坪开放空间的拓展,都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大力解决好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居民们的幸福指数将大大提升。
城市更新不仅是“面子”工程,还有很多“里子”工程。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多埋在地下,改造这些管网,虽不像改造或建设地上设施那么显眼,却关乎百姓是否宜居。因此,老旧管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里子”工程,更是“良心”工程,需要用心做好,保证高质量。
城市更新应注重增强安全性,这是城市运行的根本。当前,很多城市面临安全运行短板。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须进一步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管廊等各类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每到雨季,“到我的城市来看海”表达了很多市民对城市内涝的无奈。2024年,我国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有望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性。
城市更新内容量多面广,更需要“慢工出细活”。过去,一提到城市建设,直接想到的是大拆大建。如今,大规模拆除、增建、搬迁的思路已不合时宜,不能再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甚至变相抬高房价,增加成本。城市更新应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应下好“绣花功夫”,对旧厂区、旧商业区、旧居住区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
推进城市更新应统筹谋划先行,科学编制规划和计划,不能脱离地方实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杜绝运动式和盲目实施城市更新。还应加快补足功能短板,从居民最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以补短板、惠民生为重点,不做穿衣戴帽、涂脂抹粉的表面功夫,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城市更新不仅能让百姓生活更宜居,城市更有韧性和智慧,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抓手。城市更新将由过去的“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将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城市更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城市更新的市场规模也不断增大。处于转型期的房地产行业可以积极投身到城市更新的热潮中,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转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