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4-06-27 10:20:48来源:中国经济报社   
核心摘要:只有不断完善村庄规划体系建设,才能体现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脉,才会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村庄建设质量和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土特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核心观点:
 
只有不断完善村庄规划体系建设,才能体现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脉,才会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村庄建设质量和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土特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一是强化村庄规划体系建设,勾勒乡村建设发展蓝图。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功能区块、景观特色、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等特性,统筹规划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加快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坚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不搞大拆大建、反对贪大求洋,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尊重农民意愿,要符合乡村发展实际,注重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对于城郊融合类村庄,重点在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产生活设施;对于集聚提升类村庄,重点在于改造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对于特色保护类村庄,重点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只有不断完善村庄规划体系建设,才能体现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脉,才会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村庄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代农村宜居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要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持续加强农村黑臭水体与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有条件的地区要统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护;要全面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健全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在此基础上,要持续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要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能源供给、数字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住房质量,不断增强农村生产生活便利化程度,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的硬环境。
 
三是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扩面提标均等化进程。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聚焦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这一主题,既要考虑到普及普惠的问题,又要兼顾扩面提标的问题,持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扎实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要大幅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强化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积极改善农村信息化条件,推动农村学校的网络建设和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最大限度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要补齐农村卫生服务短板,改善农村基层医疗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壮大农村医疗卫生队伍,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要提升“一老一少”农村社会服务水平,加快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等农村养老服务场所建设,着力构建多层次、普惠制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四是加快特优乡村产业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石。只有推进产业振兴,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才能让农村宜居宜业,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土特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要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保护制度,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来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打造智慧农业,让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

五是坚定走好乡村善治之路,重塑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是社会稳定安宁的重要基础,乡村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推进更高水平法治乡村建设。
(责任编辑:王瑞)
下一篇:

山东青岛:市南区日照路1号拟进行危房及基础设施改造

上一篇:

福建厦门:呼吸吐纳,“大海绵”破解“城市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