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专攻装配式钢结构管廊材料,南京工业大学研究基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河海大学参与水泥土研究,各高校科研团队为同一项目出谋划策,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可谓是“强强联袂”。课题跟着项目走,理论数据走出实验室,解决工地实际问题,保证施工顺利开展。在江北新区高标准建设南京新主城的过程中,各高校纷纷发挥出“最强大脑”优势。
总长53.4公里,贯穿18条道路,呈现出八纵十横网状结构的新区综合管廊二期是个大体量工程,拥有全国最大的顶管管廊。二期工程目前已铺设20公里,并计划于明年完工。
“综合管廊建设要求有很高的技术,尤其是在像江北新区这样的软土地区,目前国内也没有好的例子能借鉴。我们不但抽调了最顶尖的技术人员组成科技创新团队,与各高校也开展了全面合作。”综合管廊二期项目总工程师万磊说,项目拥有8名高校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团队,遇到施工困难时,除召开专家咨询会听取专业分析与意见外,还会跟各大高校“定点”牵线搭桥。
2017年末,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王旭东接到一项课题,针对管廊基坑开挖施工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组织科研团队,与综合管廊二期施工方中铁十七局集团三公司合作,开展软土场地条状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研究。
江北新区地处长江边,建设场地属长江漫滩地貌单元,地下水埋深较浅、软土层强度较低,施工易引起软土工程特性变化。为此,南工大充分发挥学校试验条件的优势,开展了反映基坑开挖卸荷状态的应力路径试验研究,为工程设计和理论分析提供合理的参数。
与此同时,鉴于软土场地条状基坑易于变形的特点,王旭东的团队还通过现场监测实现对基坑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效应的监控,总结基坑变形和周围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为管廊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在河流流经地段,现有混凝土结构使得管廊容易变形,无法适应地质特征。”万磊介绍,东南大学研发出装配式钢结构管廊,纯钢特别适用在软基里,在地下属于柔性结构,我们计划6月份运用在软基地条件下的七里河大街线段。
“工程实践为科学研究提出了课题,高等院校充分发挥人才和试验条件的优势,为企业解决工程难题,这是校地融合的新实践。”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综合管廊二期项目,新区不少重点工程项目也都与高校“联手”。比如新区市民中心直径100米的钢环梁提升方案来自东南大学专家团队,创造出国内最大直径钢环梁整体提升工程记录,并为我国超大钢结构施工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