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5月14日讯 (通讯员 袁开建 记者 王国柱)宽敞明亮的农家住宅门前,废旧的不锈钢桶、轮胎、陶瓷缸里长满了青菜、香葱、苋菜、生菜.....与一旁的鲜花盆景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兴化市戴南镇季家村76岁的范兰芳老奶奶精心培育的“微菜园”。范奶奶说:“常有乡亲们把鱼拎在手上路过这儿掐葱、摘辣椒、拔青菜,我看着就高兴……”
与范奶奶做邻居的任国良家门口的“微菜园”同样五彩缤纷。红色的木栅栏里,长着郁郁葱葱的桂花树,每到秋季,这里“八月桂花遍地香”;另一侧“微菜园”里面的的油菜已经结出饱满的荚子。
村党总支书记范春荣介绍,季家村地处戴南镇北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在建设和美乡村的进程中,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微景点”,既“好看”又“有用”。他举例说明,村里在环境整治中拆除了一些长期无人居住的危房,他们把这些“青砖汉瓦”收购过来,支持老百姓把原先门前“五花八门”的栅栏换成古色古香的砖头“花墙”,成为村庄中的亮丽风景。
季家村6650亩的村域面积中,有2000多亩水面,村里在水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沿河边建起了三处合计近千米长的古色古香的木栈道,供村民们早晚散步。正在河边木栈道边钓鱼的82岁的刘大爷说:“在这里钓鱼感觉不一样,一旁是绿色的芦苇看着就养眼。”“老头子,我把生姜、葱都备好了,等你的鱼下锅呢!”一旁的老伴与老爷子逗趣。
在离木栈道不远的河里,75岁的任国勋老人正在收虾笼。他说,这里的青虾很“娇嫩”,他一个早上,可以“倒”一斤多。“多少钱一斤啊?”“不卖,自己下酒!”老人笑着说。
走在麦浪滚滚的田野里,生产河边随处可见青青的芦苇、绿色的蒿草。范春荣说,“这些植物既可以净化水质,又可以观赏,我们总是尽最大可能把它保存下来。”
史料记载,1947年4月,我华中二分区的部队曾在该村北季庄自然村一带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击毙、俘虏敌人约200人,击沉汽艇一艘,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苏中军区首长们联名传令嘉奖参战部队。华中二分区《人民报》对北季庄大捷进行了连续报道,并配发社论《蚌蜒河畔之捷》。如今这里建起了一个微型公园,一边是北季庄大捷的简介和宣传画,一边是健身器材。常有家长们带着孩子来这里,对他们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走在季家村的大小巷道里,几乎看不到一点垃圾,河水也是清澈见底。“我曾经在江苏兴达公司一厂工作五年,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亲身体验了兴达的精细化管理,岗位规范化、生产精细化、考核格式化。我把这种管理模式运用到和美乡村建设中,干部划片分工、保洁员按清单考核,村民用村规民约规范行为......” 范春荣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