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大街两侧一栋栋“大屋檐”建筑厚重唯美,魅力独特。 张扬 摄
斗拱飞檐、红墙碧瓦,高大门楼、小巧阳台……在汽开区东风大街两侧,一幢幢俄式风情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合的枣红色楼房,似乎把时间定格在了上世纪50年代,它们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镌刻了一代代汽车人奋斗的历程。
1952年,一汽将生活区的初步规划设计委托给当时的苏联建筑工程部城市建筑设计院。1953年,该院设计的《长春市西南区规划图说明书》成为生活区设计施工的主要依据,所以这片街区才有了浓厚的俄式风情。但是,“大屋檐”的设计完全遵循中式传统建筑风格。据悉,这种大屋檐风格还得益于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建筑主张。中西合璧,也体现了一汽建设者们“既不排外、又不盲从”的做事风格。
4月的春光里,68岁的一汽退休职工张大爷和几位老哥们在楼宇间的花园里聊天,说起这片老建筑,他兴致勃勃:“我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搬到这儿的。那时候,能住在这片红楼里,可是令人羡慕的事儿。”煤气、暖气、冷热水,每套房子都铺装了厚实的木地板,有独立的厨房、洗手间、浴室,仓库、壁橱等也一应俱全。
这些条件别说在当时,就算放在当下也很令人羡慕。如今,张大爷的子女都在周边高档小区买了房子,但老人还是舍不得离开“大屋檐”,因为这里留下了他年轻时奋斗的痕迹,留下了那个时代建设者忘我工作的热情。
市政协文史专员陈学奎多年来踏查了长春市多条街路,在他看来,东风大街大屋檐历史建筑艺术街区更深层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与共和国汽车工业一同成长起来的,承载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经过多年的续建和改造修缮,街区环境更加优美。从每一栋建筑、每一间房屋,到每一块砖瓦、每一个窗格,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来的形制和工艺,修旧如旧,确保这处见证一汽发展变迁的街区,能够将其承载的历史文化记忆永远传承下去。”陈学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