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模型,被称为打造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可以让城市运行变得更聪明,而且安全有序。记者日前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城市信息模型安徽地方标准已编制征求意见稿,正公开征求意见。
城市信息模型,是以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的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综合体。
征求意见稿提出,将规范省市两级城市信息模型数据的分级分类、构成内容、入库更新,指导安徽省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安徽”建设。
省级城市信息模型应包括成果、资源调查、业务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等门类数据;市级城市信息模型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时空基础数据、规划管控、公共专题和物联感知等门类数据。
从功能上看,省级平台提供数据汇聚、统计分析、数据查询与可视化、数据共享与交换、监测监督、运行管理、开发接口、算法模型服务、统一门户等功能;市级平台宜具备从建筑单体、社区到城市级别的模拟仿真能力,可支撑城市设计、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管网、城市体检等典型场景应用。
构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需要统筹海量的大数据。其中,按照类别划分,时空基础数据宜包括行政区、测绘遥感数据、电子地图等;资源调查数据宜包含国土调查、地质调查、耕地资源、水资源、房屋建筑普查和市政设施普查等;规划管控数据宜包括开发评价、重要控制线和国土空间规划等。
公共专题数据宜包含社会数据、实有单位、实有人口、宏观经济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城市生命线数据、城市体检数据、历史文化保护数据、建筑运行碳排放监测等;物联感知数据宜包括市政设施、建筑安全、气象、交通、生态环境等监测和城市运行与安防数据等。
目前,各省市建设的平台及相关标准,均未有跨市进行协同处置的功能设计,但跨市域事件的处理亟需有相关功能支撑。因此,征求意见稿还指出,将城市信息模型数据的查询与可视化增加跨市域、跨部门的能力,强化数字时代共享价值。
通过本标准的编制,可有效促进城市信息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有效降低因缺少数据资源或城市顶层规划后置而带来的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