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百变皇后
集装箱又称货柜,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它作为现代化的物流载体在全球海上、陆路和航空运输中得到广泛运用。
国际航运业每年全球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数字是天文的,因此TEU是它的国际计量单位,而不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吨”。
TEU是英文 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的缩写,是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也称国际标准箱单位。通常用来表示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也是集装箱和港口吞吐量的重要统计、换算单位。
集装箱原本只是简单的运输工具,但是人们发现它还可以用来居住,集装箱房屋这种居住方式似乎同时兼具全球性和地方性、临时性和永久性、有限和无限这些品质,集装箱拥有的张力让它成为建筑中的百变皇后。
第一个住在集装箱里的人已不可考,但提到集装箱房屋,恐怕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作品《在路上》里始终有“箱式拖车”的影子。
嬉皮士们用公社式的流浪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来批评西方中产阶级的价值观。而箱式拖车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最好载体。
集装箱房屋与活动拖车屋是如此的相似,两者作为建筑用途的种种方法之比较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来研究。
比如说,除了把活动拖车屋装扮成居所模样这类缺乏想象力的企图之外,活动拖车屋实在是没有提供多少创作的空间。
而集装箱则完全不同,在将它们作为建筑用途时其模块化本质提供了极其自由和充满创意的想象余地。集装箱介于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之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标志着一个领域的最高成就,同时又是另一个领域的最基本元素。
就产品设计而言,它们对货运业以及一切与运输技术相关方面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就建筑设计而言,集装箱的神奇魅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尤其是作为基本组件的独立完整特性。它们既是高度精确和复杂协调技术的产物,又是彻底灵活和自由想象的源泉。
2001年,“集装箱城”的开发者 Urban Space Management 公司被委任给正在扩建的伦敦 Tower Hamlets 学院提供一座集装箱附属教字楼。
一般来讲,集装箱建筑会集中出现在海岸港口城市,并与集装箱码头和城市景观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这种情况下集装箱多用于与集装箱运输业相关的配套作业需要的建筑用途。
而在更大的范围内,集装箱被用于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建设用途以及紧急医疗救助站的建设中,究其原因,主要是集装箱房屋提供了解决临时建筑问题的最便捷手段,不但建造简单,而且造价便宜,可建在各种条件的地基上。
此外,集装箱房屋还广泛地被用于一些其他地点和用途,如临时性居所、临时餐馆、街边店铺等等,大多属于偶发性的建筑行为并散布在城市的任何角落,这类集装箱建筑虽缺乏规模和气势,但是场地和功能类型的变数很大,往往产生各具匠心的建筑空间和形式。
2010年3月,由于拆迁,原福州丝绸厂用集装箱搭建了3层的临时性集装箱住宅供需要的员工暂时居住,楼内有上楼循环楼梯、走廊通道、屋顶凉台等。
美国建筑设计师Adam Kalkin所设计的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名为“The Quick House”的集装箱住宅别墅。
环保与时髦的结合
本质上讲,时髦与环保存在一定的悖论,很难说那些排着长队购买价格上千的环保袋的人是环保的。大多时候,所谓的绿色设计仅仅意味着最新的科技和大把的金钱。
之所以说集装箱建筑是环保与时髦的结合,是因为首先,对集装箱建筑用途可能性的探索是令人兴奋的,从救灾庇护所、急救所到奢侈的公寓、度假别墅、路边商店、探险宿营地,集装箱几乎可以被改造成任何用途的房屋。
它就像一个预制好的空间,根据用途而采取不同的改造办法,并且一系列生活设施可以轻易地改造完成。这种采用预制件的建筑方法,可大大节省施工工期,节省人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一个只需要花很少的成本和劳动力、并且更多地使用常规材料的高效空间。
即使是与活动房屋市场的板房相比,用旧二手集装箱改造成的集装箱房屋依然有自己的成本优势。表面上看,板房1500-2000元/平方米,装修后的集装箱房屋却卖到3000元/平方米,但板房与集装箱房屋的舒适度是有巨大差别的。而且板房拆卸过两次之后,基本上就没法用了,集装箱房屋则可以多次搬迁,使用寿命达10年以上。
把成本分摊到8-10年上,此后钢铁还能以废铁形式卖掉。其次,使用10年以上的集装箱,因油漆脱落、箱体变形等维修成本较高,逐渐退出物流领域,而这些废旧二手集装箱由于在废弃后仍具有原生的完整形象,经过简单的切割、组合后,仍具有再生价值,集装箱房屋将使集装箱使用年限延长10年以上。这种废旧二手集装箱的循环再利用,使原来高碳钢板材料得以充分使用,减少大量因回炉炼钢而发生的重复污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缓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循环利用一个废旧二手集装箱,可节约1.7吨钢材和0.4立方米木材,减少二氧化碳3.49吨。假若一年利用10万个废旧二手集装箱,就可减排34.9万吨二氧化碳,节约3.4亿度电。基于以上两点,集装箱住宅的环保和低碳毋庸置疑。
如果说还有什么使集装箱住宅显得环保,那无疑就是它的机动性,当你想要换个城市居住,那么你可以用吊车加卡车把房子整体搬迁,如果你像《飞屋环游记》中的主人公一样具有想象力,完全可以用热气球把你的家安在空中!
集装箱这些质朴建筑体块的简洁之美以及犹如搭建组合积木般的无尽可能,使得集装箱建筑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游戏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基本方式,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平静和安宁。
一直以来,世界时尚界的 kidult ( kid 与 adult 的组合词,特指有着小孩心态、心境、个性、趣味特质的成年人)风此起彼伏,总有人会挖空心思设计出充满童趣的商品满足我们那一点残存的,却依然会发光的童心。 kidult 不仅是一种表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为自己来上一座集装箱房屋则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最好致意。
集装箱建筑的规模化
集装箱建筑虽然采了现代工业化产品作为基本的建筑单元,但是它的产生和发展却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和自发性。在一般人的眼中集装箱建筑为不入流的建筑物,只有使用的价值。
所谓的自发性是就集装箱建筑的“设计”而言。由于集装箱建筑的建造大多数时候没有建筑师的干预,一个集装箱建筑的空间形式是参与建造的业主、承建商和建筑工人在建造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的,体现了普通老百姓对使用要求、场地环境、技术条件等的本能的反应。所以,集装箱建筑的设计者很大一部分就是使用者本身。
但随着建筑观念的发展,近年来集装箱建筑也逐渐进入了建筑师的视野而成为正规的业务之一。
英国的都市空间规划组织将集装箱作为房屋的组件加以灵活应用,在2001年建成了一座伦敦码头区的新“城”-“集装箱城”(Container City)。因为该地区对环保材料建成的房屋的需求非常迫切,故在2002年又紧邻“集装箱城”修建了另一座新“城”。
建筑师尼古拉斯•雷希没有拘泥于将单个集装箱建成单个房屋的故有理念,在与同事的共同创新之下将集装箱灵活组建成了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生活和工作的新场所。
在荷兰,多年来的学生住房紧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缓解,特别在各大专院校汇集的城市,如阿姆斯特丹、乌特列支、莱顿等问题尤为突出。每年新生入学的9月,校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学生们张贴的找房广告,那些没有住房的学生或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栖身或每天花数小时搭火车从父母家赶来上学。各地政府和各房产公司近年来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解决这一问题,几年前有关方达成了一项在2010年之前增建15000间学生房间的协议。
崇尚实用主义的荷兰人通过将海运集装箱改装成学生住宅的这种简便、快捷、廉价的方式,在短时间内非常有效地增加了住房单位,到如今上述协议提到的增建计划已经基本完成,仅在阿姆斯特丹就建有三处大型的集装箱学生住宅区。
这些集装箱被摞成几幢五层的住宅,每幢住宅中间还围有一个宽敞的天井,用于公共空间和停放自行车。住宅区还配有超市、自行车修理店、餐厅、洗衣房和一个篮球场,所有这些设施也都是由集装箱改建而成。
位于伦敦西南部的 Dunraven 高中的体育馆。(图1);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集装箱建筑,屋顶草坪能够很好的调节温度(图2);吊车是集装箱建筑建造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图3);Barking Riverside销售处,其设计是配合正在建设中的沿泰晤士河延绵两公里的巨大社区(图4);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集装箱学生公寓以及生活在里面的学生。(图5,6);具有原创性的“集装箱城”项目,坐落于三浮标码头,是伦敦老码头区的中心。(图7,8)。
从英国伦敦的集装箱城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学生公寓,这种搭积木似的建筑方式以其在成本、效率和环保方面的出众表现而被加速复制。全球每年约有30万TEU的集装箱用于建造集装箱房屋,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然而在国内,这种集装箱建筑却并不多见。
在深圳、宁波等沿海城市,集装箱仅仅是被简单改造后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甚至被无力购房的底层劳动者买来后谨小慎微地当成一个不加过多改造的蜗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的空白是主要的原因。比如用地、建筑性质、审批手续该如何办理?这些都是制约集装箱建筑发展的因素。其次就是基础配套的问题,诸如水、电、气等。此外,建筑住宅观念的保守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何变废为宝?
住在本是用来运货的集装箱房屋里冬天会不会很冷并且很不舒适?尽管我们还从未住过集装箱改造的集装箱房屋,但就目前所见并非如此,这些集装箱房屋与那些仅可挡雨的黑冷小屋不可同日而语,住在里面不会感觉自己像个流浪汉,而一旦进行一些改造,你会发现这些集装箱房屋变得如此有魅力,大量的采光会让空间变得无比温暖。
一些人把一面“墙”都切开或者打开“屋顶”,然后把两三个或者四个集装箱组合成一个有创意的居住空间。还可以买那些已经做好保温层的半成品箱子。
总而言之,废旧集装箱的改造,就是把它作为房屋基本建设单元,通过不同形式的结构组合,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配备标准化的门窗、地板、厨卫以及给排水、电气、照明、消防、防雷电等设施设备,并进行相应的装修,从而成为安全舒适、人性化居住办公场所。
前文提到的荷兰集装箱学生公寓,一间长12.2米,宽2.3米的集装箱房屋内有厨房、卫生间、卧室,还有阳台。小小的卫生间隔在中间位置,将长长的集装箱分成了厨房起居和卧室两大空间,所有学生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包括互联网)都一应惧全。
荷兰的Keetwonen临时住宅机构负责了这些集装箱住宅的设计,而集装箱的改装以及安装卫生间、厨房和互联网设施的工作都是在中国完成的。
随后这些改装好的集装箱被海运到荷兰,再被摞成五层高的楼房,并在前部加装了楼梯和走廊,后部安装了阳台,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惧全”。
Adam kalkin为建筑师 Adriance 设计的位于缅因州北部的集装箱住宅。在一个大结构内部结合12个集装箱作为基本结构,两侧集装箱住宅墙壁中的地面层是敞开式厨房和客厅区域。整个空间覆盖近四百平方米,并配有双重高度开放式车库门。
傍晚的Adriance集装箱住宅,可以清楚的看到由集装箱支撑的玻璃结构包裹着整个住宅,以及两个钢楼梯引导到第二层的集装箱卧室的位置。
以集装箱为代表的此类建筑,其本质就是工业废物的循环利用,随着工业设计中绿色的3R(Reduce、Recycle、Reuse)设计理念不断深入,可供我们发挥创意的物件将越来越多,在美国等国家,将波音727、747飞机改造成住宅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总之,利用废旧二手集装箱这类工业废物改造成集装箱房屋,在环保、节能、舒适度、循环经济等方面具备创新特色,其行为和发展模式符合现代化城市低碳住宅的趋势,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新型的建筑形式,逐步在法规上加以完善、在设计上予以规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少数人眼中的后工业时代风格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