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伊始,站在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的景观平台上眺望,远山含翠,澄江如练,两岸高楼林立,壮观的长江索道凌空江上、飞架南北,让人感受到重庆山水城市的独特魅力。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是当地推进“美丽重庆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5月31日,这一新建成的生态公园启动对外测试,民众可预约参观。公园在规划设计上采用生态修复手法,顺应山地地形复绿建筑废墟,保护性修缮历史文物建筑,再现重庆百年开埠历史,为重庆“两江四岸(长江和嘉陵江的四个江岸线)”增添了一处富含雅韵的新景观。
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全面谋划国土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打造山水之城,建设美丽之地。
提升滨江颜值
优化“两江四岸”生态风貌
“两江四岸”地区是重庆中心城区的发展主轴,其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层叠错落的山城建筑,展现出重庆特有的城市活力。
2018年,重庆市政府发布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方案,围绕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的目标,陆续对109公里岸线和10大空间节点进行治理。为加强“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规划,重庆局牵头编制了《两江四岸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对区域内天际轮廓、城市色彩、建筑外观、堤岸和江滩、公共空间、重要交通、文化和旅游等7大要素进行改造升级,研究形成22个专题规划内容。
“近年来,重庆按照规划方案有序推进实施建设,不断优化提升‘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风貌,提升滨江颜值,激发城市活力。”重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突破滨江地带狭长的空间限制,重庆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建设主题丰富的滨江公园,全面提升滨江空间生态品质。
金海湾滨江公园是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公园内集“漫步、跑步、骑行、休憩、娱乐、观光”功能于一体,串联沿线的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及公共设施,为市民的休闲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金海湾公园紧邻市民生活区,停车、游玩都很方便,我们非常喜欢。”附近居民李丽说。如今,金海湾滨江公园、九曲河湿地公园、溪口公园等生态公园已“承包”了她的周末时光。
“滨江公园群对嘉陵江沿岸山水林草系统进行全面的保护性、修复性设计,在创造复合性景观空间,增加山城颜值的同时,结合重庆特有的山城、江城文化,利用沿江石滩、崖壁、草滩、绿谷、溪流等景观素材,塑造人文景观,彰显城市气韵。”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强化生态修复
筑牢长江上游绿色屏障
重庆,这座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2年,重庆局印发《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提出重庆将构建“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总体格局,划定具体生态修复分区,并在规划期间实施27个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在中心城区,重庆围绕筑牢绿色屏障的规划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强化山系、水系、绿系保护与利用,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对“四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平行山岭、2条城市山脊线,以及40座重要城中山体进行划线保护。构建长江、嘉陵江流域生态廊道,强化梁滩河、后河、竹溪河等40条河流水源涵养功能,加强6个江心绿岛、82个重要湖泊水库、16个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同时,多举措增加城市公园绿地,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入园”。
2018年,重庆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通过三年攻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完成土地整治8070公顷,矿山修复994公顷,湿地保护修复46公顷,营造林3.7万公顷,“四山“拆违复绿234万平方米,移除整治各类船舶173艘,建成生态护岸73公里。
此外,重庆局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长江经济带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为契机,推动建成了渝北铜锣山、九龙坡中梁云峰矿山公园等一批广受老百姓喜欢的生态项目,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优化“三生”空间
提升耕地生态服务功能
“耕地不仅具有生产功能,也具有很强的生态服务功能,耕地保护和建设本身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局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是典型的丘陵山区,田地分散,“巴掌地”较多,耕作条件差。前些年,农村大量青壮年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严重。
为全面保护耕地,实现“耕地质量并举、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2021年,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蔡家镇福德村实施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让福德村原本零散的耕地实现集中连片。以往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了村里的致富田,惠及1200余名村民,不仅让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提升。
“在重庆局的规划指导下,福德村按照合理布局、保护耕地、统一风格、彰显特色的原则,统筹融合‘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保护生态、扮靓村容的同时,成立了农业合作社,项目区内的1000余亩耕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另外2000余亩耕地由农户自行耕种并发展富硒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富硒产业体系。”重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最新数据显示,重庆自2022年起已累计恢复耕地约1.87万公顷。“近年来,重庆全力推进耕地恢复补足,确保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标。同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不断深化耕地监测监管及问题整改。”重庆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