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宁德市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围绕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开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裸房整治,完善乡村电网、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宁德市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扎实推进“一革命四行动”,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时隔近三年,记者再次走进古田县大甲镇林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和美乡村图景: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栩栩如生的彩绘墙画,清新别致的农家庭院,绿意盈盈的田园风光。
沿着穿村而过的洛洋溪边走边看,路面、溪里鲜有垃圾,房前屋后也打扫得干干净净,更别说有乱搭乱盖、鸡棚鸭舍了。林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林友义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村的环境卫生做得好,全靠村民自觉!”
前些年,林峰村花了大力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水环境整治、村道硬化、村庄绿化、休闲公园、山塘蓄水池等民生工程,聘请专职保洁员负责整村卫生保洁工作,令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为了增进村民爱护家园环境的意识,林峰村两委在村务公开栏上张贴道德评议红黑榜,开展“和睦好夫妻”“孝顺好儿女”“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建立村志愿服务站点,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环境美了,精神富了,村民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做好公共卫生。林友义说,去年村里绘制了乡村振兴主题油画墙10余处,完成立面改造提升94户,并在进村约5公里长的道路两侧种植树苗、播撒花种进行绿化美化,持续擦亮“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等金字招牌。
乡村之美在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宁德山海相连,各地发展情况不同,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只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才能让“一处美”变成“处处美”,让“盆景”变成“风景”。
周宁县泗桥乡坂坑村探索实践组织联建、家园联创、产业联营、党群联心的“党建四联”治理方法,在网格化治理、爱心积分兑换、垃圾干湿分类整治等方面巧做“加减法”,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确立为典型范例并全国推广。
柘荣县宅中乡针对各行政村“人口少、垃圾量小、紧邻乡镇”特点,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采取积分制和数字化管理,形成覆盖垃圾治理前端、中端、末端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全链条治理模式,垃圾分类参与率在全县名列前茅。
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以打造宜居环境为重点,持续推动农房立面改造、绿色田园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并进,实施“门前三包”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五星美丽家庭“晒星亮户”大评比,着力提升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的颜值和内涵。
福鼎市贯岭镇大力实施村镇绿化工程,开展省级森林村庄、绿盈村庄等绿色村镇项目建设,推进“绿盈”入村、上路,建成透埕村槟榔芋主题公园、贯岭村山体公园等“美丽乡村微景观”,让乡村环境提档升级。
寿宁县南阳镇坝头村实施沿溪公路、生态护岸、污水治理、房屋立面改造、畲族文化广场等民生项目,村庄面貌实现美丽蝶变。同时,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由网格员带头开展“三集中、六清楚”等人居环境整治活动,防止“脏乱差”问题反弹。
以大地为“纸”,以山水田园为“墨”,做好美丽乡村“文章”。去年,宁德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新晋标准版村庄857个、提升版村庄430个,实现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全镇域乡镇19个、行政村754个,整治裸房2万栋;新增中国传统村落14个,创建森林村庄184个、绿盈乡村177个。
随着宁德市持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改厕改水全覆盖,促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强化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闽东乡村的“山更绿、水更清、田更洁、天更蓝、海更净、村更美”,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生活新常态。(龚键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