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公园 通讯员供图
摊开武汉地图,黄孝河、机场河呈倒“人”字形,依次流经江岸、江汉、硚口、东西湖等城区,经府河汇入长江,流域总面积126平方公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条河流的活水来源被切断,河道自净能力逐步丧失,黑臭问题接踵而来,其治理难度,被行业专家称之为诺贝尔级难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市城建局获悉,作为河流上游的“首站”,江岸区通过城市内涝治理、老旧小区海绵改造、黑臭水体整治等多重手段,结合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创新打造流域治理的新样板。
系统治理
昔日黑臭河有了新样貌
8月15日上午,江岸区黄孝河桥北的黄孝河机场河流域智慧管控平台,一面长约5米的蓝色电子大屏实时闪烁,大屏上,天气状态、水质状态、溢流污染预警等一目了然。
作为华中地区首个城市级流域治理体系智慧管控平台,其可通过物联感知,对流域内污水处理厂、排涝泵站、生态补水泵站等设施的449个工艺运行数据进行集成,实时监测流域水量实况。
这是江岸区深入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黄孝河、机场河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辐射人口约242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汉口地区的快速发展,晴天污水直排河道,雨天合流制溢流难控制等现象,导致两条河道发生黑臭,严重影响沿岸居民生活。
“要想治水,先消黑臭。”碧水集团项目管理部李琦介绍,2017年,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启动,对两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2018年起,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启动,围绕晴天全截污、雨天控溢流、汛期治理洪涝、运维智能化四大目标,实施8大类21个子项工程。
2019年,黄孝河机场河流域治理PPP项目启动。“流域治理,可以理解为‘一条龙’式的治水机制,需要从河里拓展到岸上,从末端延伸到源头,最终彻底消除河道黑臭,提升水体水质指标,恢复河道生态服务功能。”李琦说。
据介绍,流域一期主要包括64.2公里城市主干排水管网检修及6.2公里机场河明渠清淤,修复后的黄机流域主干行洪通道过流能力恢复20%以上,相当于在城市高密度建成区内低成本再造一个中型污水厂。流域二期则包含黄孝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江水源生态补水、明渠拓宽节点改造工程等五个子项。实现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兼顾、岸上岸下协同的全要素系统治理。
未来,其将与流域内诸多设施一道“发挥合力”,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健康水系格局,再现“百年黄孝河,十里再流芳”。
源头减排
海绵元素“藏”于市民房前屋后
亮眼的彩色地面、多彩的植物花园、透水的游乐场地……8月15日,江岸区温馨路一侧的岱山村水滴公园内,居民们在此休闲健身。
“这里原先是一处活动板房堆放地,与北侧岱山游园有约3米高差,环境与周边存在割裂。”项目建设单位大洲设计公司尹陈介绍,进场后,项目拟采用系统化的思路打造一个全新的“海绵型”公园,使其与黄孝河明渠生态带、岱山游园“无缝衔接”,成为一个整体绿地。
尹陈介绍,该公园以水滴为设计主题,共分为“水滴花园”“泡泡剧场”“冰川花园”“雾森长廊”“涟漪草坪”和“雨水花园”六个景观片区。
漫步公园,宽约2米的园路两侧,鹅卵石小径供雨水自然下渗;在“泡泡剧场”景观区,EPDM彩色透水铺装脚感舒适,游戏场地下埋设盲管;“雨水花园”景观片区,5处下沉绿地内美人蕉、鸢尾生长旺盛……系统改造后,水滴公园年径流量控制率达到84%,污染物削减率达到了70%,远超目标值。
江岸区城市密度大,40个已完成的老旧小区海绵改造备受关注。在青青美庐小区,海绵的“触角”已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以前一下雨,小区楼下总是坑坑洼洼,踩在砖上水溅一身。”家住3栋的王阿姨告诉记者,如今不仅全小区的步道换成了透水砖,每栋楼前也新修了台阶,下雨天再也不怕湿鞋。
项目监理负责人缪江来介绍,除了道路上的透水砖吸纳、下渗雨水;小区内略低于地面的雨水花园内,草本植物自然涵养水分;不能被自然吸滞的雨水经砂石垫层、透水混凝土、级配碎石层等逐一过滤,汇入绿地;超过海绵设施吸纳能力的径流,进一步通过雨水箅子排入市政管网。经海绵设施净化后的雨水可用于社区绿化、道路浇洒及洗车。
鼓励创新
技术运用助推右岸大道品质提升
从覆盖全区的流域治理,到海绵理念“润物细无声”地潜入公园、小区等,每一次蝶变升级都离不开前端的技术改良。
“2015年以来,可以明显看到,传统的仿石砖等硬质铺装部分被透水沥青、透水砖取代。”8月15日,长江设计集团市政交通院道路部副主任尹祖超以右岸大道为例,向记者介绍了项目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情况。
长江主轴右岸大道工程北起二七长江大桥,南至张之洞路,全线改造为双向6车道,全长约11.38公里,于2019年完工。
“该道路离江近,处理好‘水’的问题是关键。”据介绍,人行道路段有硅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海绵基层”,竖向收纳路面雨水;道路两侧的站石底部间隔取开口式,雨水由此横向排入绿化带,对路面雨水径流进行充分的蓄存、净化,超出能力部分再通过溢流口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部分临江商铺地势低于路面,每逢下雨积水回流,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多次现场踏勘后,项目团队提出在部分临江商铺与人行道相接处加设缝隙式排水沟与挡水平缘石,并在路面下方设置有变厚度透水基层,增加透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
尹祖超表示,下一步,将针对海绵透水材料、养护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进一步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水平。
江岸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江岸区已建成海绵城市面积21.3平方公里。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黄孝河建设渠上游下游汇水区、二七滨江商务区等重点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加强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及应用,着眼流域区域,系统施策,因地制宜,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内涝防治、河湖综合治理、城市更新等工作有机结合,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居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马清妮 通讯员 武建 罗琪 覃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