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5日,记者从深圳大鹏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获悉,2018年,新区建筑工务局对前期及在建的政府投资项目,增加海绵城市设计专篇,将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城市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公共建筑、公园、河道、绿道、公共停车场等50多个政府投资项目,涉及建设面积达3.03平方公里。
目前,已完成海绵城市专项改造项目11个,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81平方公里。随着海绵城市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大鹏新区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 坝光片区首条透水道路建成
在刚刚完工的海康路上,新区建筑工务局冯允超工程师,将一瓶矿泉水倒在路面上,顷刻间,清澈的水流被布满气孔的路面吸收的不见踪影。冯工告诉记者,这是生物谷坝光片区首条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建设的透水道路。道路全长870米,采用了目前世界上非常先进的冷铺型高粘彩色透水沥青材料,透水性好,具有15%-25%的孔隙率,可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的目标。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建的海康路路面成浅灰蓝色,道路两侧分别是凹陷的水槽、透水砖铺成的人行道和下凹式绿地。冯工介绍说,整条路的路基为拱形,雨水落在路面后,渗透到路基层,流入道路两侧的水槽,再通过水槽的预留管道流入下陷式草地,草地吸收饱和后向地下渗透,最大限度地保持雨水径流量。
新区建筑工务局负责人介绍说,生物谷新开工建设的22条道路,大部分将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建设。
坝光展厅“绿色屋顶”铺设完成 将成为生物谷首个海绵城市建筑
在坝光片区的西北部,坝光展示厅和4栋人才公寓主体工程早已完工,施工人员正进行内部装修。记者登上展厅看到,开放式屋顶已被绿色植物覆盖,园丁正在喷水养护。
“坝光核心启动区展示厅,将成为片区首个海绵城市建筑。”据坝光开发署负责人介绍,项目总用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建筑密度42.73%,绿地面积为756平方米。海绵城市设计主要从屋面、绿地、道路与广场、排水系统4大方面,采用绿色屋顶、透水下垫面、植生滞留槽、生态树池、植被草沟等技术措施。其中,屋顶采用植被绿化的方式蓄存雨水;公共绿地为下凹式,便于雨水充分渗入,当绿地入渗面积不足时,采用浅沟-渗渠组合系统、渗透管等设施;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采用透水铺装地面;水体景观作为雨水调蓄设施,并适当处理回用于绿化、冲洗地面、景观用水等;排水系统通过径流系数本底分析和雨水综合利用后核算进行设计,雨水口设置在下凹绿地内,并采用截污挂篮等源头污染物去除设施,同时建设超渗系统,并按现行规范标准设计室外排水管道。据了解,这些技术同样应用于坝光人才公寓建设。
绿道路面透水河道周边仿生 人工海绵最大限度恢复生态
“海绵城市技术在新区绿道、河道、公园等项目建设中,得到更广泛应用。”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所在地域本身就具有生态海绵功能,项目建设将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复生态海绵功能。记者了解到,新区正在建设的海贝湾-畲吓湾绿道工程,除了采用透水材料铺设路面,在绿道两侧及广场周边设置了生态草沟、花溪用以净化雨水,同时兼具蓄水功能。在去年建成的新大-鹿嘴长达18公里的自然课堂步道建设中,除了采取上述海绵技术,同时建有透水停车场。该停车场采用透水砖间隔绿草地的做法,实现高绿化、高承载,具备超强透水性能,让雨水回归地下。
“正在整治的9条河道,也最大限度地采用海绵技术,进一步提升新区河流岸线生态水平和水体自净能力。”该负责人表示,2019年,新区在水污染整治十大行动中,开展水生态修复行动,年底实现河流水质普遍达Ⅳ类以上,其中70%达Ⅲ类以上的年度目标。王母河等9条河道将于2020年底完工,全部建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河。(记者 张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