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低碳日,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今天在永定河畔拉开帷幕。
建筑领域是北京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测算,近年来,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市排放量一半左右。推动建筑领域低碳发展,对优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倡导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新建民用建筑在国内率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超过9400万平方米,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超过100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供热计量改造,有序推广智能供热,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逐步下降。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方面,累计建成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4758万平方米。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今年将进一步扩大低碳试点类型,征集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等试点项目,继续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对评选出的效果较好的优秀低碳试点,将在下一年度低碳日活动上授牌,通过多渠道进行试点成效宣传推广;并且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将根据类型,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资金支持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将出台建筑绿色发展条例,从立法的高度规范建筑领域绿色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建筑节能减碳。“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筛选出一批成熟可推广的先进低碳技术,培育一批碳绩效领先的低碳领跑者企业和公共机构,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气候友好型区域,凝练总结一批综合性气候投融资政策工具。
据了解,2022年,北京市启动了低碳试点工作,130余个先进低碳技术应用项目踊跃申报试点。最终,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被动式近零碳(能耗)示范项目等12个项目获评为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优秀项目。通州区、密云区成功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丽泽金融商务区等4个案例和1名志愿者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一期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记者 王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