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清水河,水清岸绿,美景如画。
“环境变好了,大家都喜欢到这里休闲娱乐。”6月25日清晨,固原市原州区下东海小区居民别建军,来到家门口的清水河岸边锻炼。橡胶步道上,人们三五成群,或快步疾行,或闲庭信步。道路两旁绿茵如毯,柳树枝壮叶茂。
“这得归功于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4月22日,固原市成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9年12月,项目通过了国家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组织的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验收。“经过3年持续建设,城市品质得到大幅提升,绿色优势得以巩固,实现生态、经济和民生多赢。”固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绵城市建设中心主任薛丽芳说。
“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自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市民就寄予厚望。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23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试点面积占比52.27%。分别为饮马河排水分区、西南新区排水分区、南城路排水分区、六盘山路排水分区、文化路排水分区五个排水分区。
“项目按照类型分为清水河综合整治、道路、监测平台、老旧小区、公园与广场、公共建筑、给排水管网检测与修复、内涝积水点整治、污水处理与再生等11个类型123个子项目,涵盖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源头、过程和末端。其中,PPP项目112个,总投资锁定在29.88亿元。”宁夏首创海绵 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景磊说。
海绵城市建设相对复杂,据不完全统计,涉及约有900种设备设施,前端有海绵设施、排水管网、泵站等,末端有污水处理厂、合流制污水溢流调蓄池等。建设结合城市更新、城市修补,推行“海绵城市+旧城改造”“海绵城市+民生工程”“海绵城市+文化旅游”理念,在清水河周围建设可容纳1万立方米雨水资源的海绵公园,在城区新增上百万平方米的绿地和公园广场,科学规划完善排水系统。
“针对城区内涝积水成因,采取不同策略,累计改造城市雨污管网65公里,文化路、中山街等城市主干道路实现雨污分流;试点区内排水管网标准得以提升、淤堵管网得以清除,达到两年一遇标准;火车站桥、宋家巷等12个内涝积水点全部消除,达到30年一遇标准。对症下药,解决了群众普遍关注、反响强烈的道路塌陷、雨污合流、老旧小区设施破旧、清水河周边环境脏乱差等‘城市病’。”景磊说。
一套“组合拳”下来,根除了内涝“顽疾”,增加了城市“颜值”,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以往下雨天市区内部分路段雨污水横行、群众出行困难的现象一去不复返。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解决黑臭河水的问题,还统筹建设蓄水池、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留存好雨水资源,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统筹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绘就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2022年,仅清水河湿地公园湿地鸟类同比增加了4目8科29种,种类上升了72.5%。城市有了美丽的“面子”,更有了健康的“里子”,生态园林和文化旅游城市的定位更加凸显。同时,推动了多项城市创建。近三年,固原市成功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今年5月12日,固原市海绵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固原市海绵城市PPP项目运营期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即日起海绵项目全面进入运营维护期。同时,建立海绵项目网格化管理和常态化督查巡查机制,对实施了海绵化试点的23平方公里划定5个片区,安排专人每天进行现场巡查,确保海绵城市健康有序运行。(记者 剡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