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的海绵城市试点,不仅改善城市呼吸系统,还为群众新增绿意,公园里生机盎然。
海沧新阳主排洪渠经过整治后的美景。
上周,连续的降雨浇透了厦门各地,但在海沧区马銮湾海绵试点项目,除了星星点点的水渍,没有一点积水,片区内的多个内涝点也是安然无恙。
“现在再也没了‘雨后一脚水,一路湿透鞋’的经历,这要归功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政府做了一件好事!”家住马銮湾片区泰禾院子的市民肖义峰深有感触。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可来源于这项工作带来的真真切切的生态效益。
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厦门首个国家级生态区,海沧区把海绵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区政府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为着手开展试点工作,三年多来,成功解决了新阳主排洪渠黑臭水体以及片区多个内涝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切实提高了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告别黑臭水体“龙须沟”换新颜
傍晚时分,马銮湾畔,54岁的刘清源和老伴在家门口的小广场翩然起舞。不远处的新阳主排洪渠,碧波荡漾、绿树依依,这是发生在2019年春节前的一幕。“这样的景观搁在前几年是不敢想象的!”刘清源告诉记者,以往的新阳主排洪渠河道淤积、污水横流、恶臭难耐,简直就是“龙须沟”。
新阳主排洪渠常年黑臭是海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2015年,海沧区利用马銮湾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契机,启动新阳主排洪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将水环境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机结合。
海沧大力推进截污控源、内源清理、生态修复、生态补水等工程措施,为昔日的“龙须沟”洗了澡、搓了泥、引来了活水,新阳主排洪渠实现了旧貌换新颜:2017年12月,新阳主排洪渠实测水质已达到消除黑臭标准,摘掉多年来黑臭的帽子。一年多来,水质明显改善并稳步提升。
“一时的工程治理很容易,但长效的生态维护却相当困难。”海沧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阳主排洪渠消除黑臭后如何实现长治久清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2018年海沧区进一步制定了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管理办法,从排口巡查管理、河道日常维护、违规排污执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还率先全国举办了由黑臭水体治理延伸的文化活动——河流文化节,倡导群众共同参与治河、爱河、护河,呼吁大家关注环境保护、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呵护新阳主排洪渠,共同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让水环境治理福利惠及每一个人。
实际上,在推进海绵城市的试点进程中,除了黑臭水体的整治之外,内涝的治理成效也让马銮湾片区的群众拍手称赞。特别是新阳街道的惠佐村,以前“逢雨必涝”,“下雨就看海”,是马銮湾片区的内涝重灾点,通过建设排涝泵站、新建管网、管道清淤等措施,近几年汛期均未发生内涝,周边的居民还打趣道:“下雨天也敢在家门口停车了,再也不担心车被水泡了。”
“海绵城市试点要让群众受益,在项目生成上就必须以解决问题为原则,黑臭水体和内涝等都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也最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海沧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探索经验
不断深化创新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国家试点,即具有开拓性的尝试。没有可借鉴的先行经验,没有可复制的成功样本,在三年多的海绵城市试点中,海沧不断深化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改进工艺技术,探索“海沧经验”。
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综合运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旱溪、湿地等措施,有效提高雨水径流量控制和面源污染控制能力,恢复城市绿地与水体的吸水、渗水、净水能力,缓解市政排水系统压力,提升绿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愿景。
试点区约3.5平方公里为工业集中区,企业海绵化改造是各地面临的普遍性难题,也是海沧区海绵试点建设的重点、难点,2016年试点区内的工业厂区海绵化改造一度陷入困境。为突破瓶颈,海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策”,通过“领导带队挨家挨户走访”“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国企参与代建指导”等综合措施,共完成54家工业企业、房地产项目海绵化改造,有效解决部分厂区内涝积水问题,显著改善工人的生活、生产环境,海绵城市建设逐步得到厂区业主的认可与支持。
在对烟厂西区进行海绵化改造时,海沧率先提出“高水高处理,低水低消纳”的理念,利用地形将相对干净的屋面雨水和比较脏的路面雨水分开处理。对常见的海绵设施美容,采用陶罐式溢流口,既美观又实用。同时,通过蓄水模块堆砌蓄水空间,把传统的“下凹绿地”转变成“堆坡绿地”,塑造微地形雨水花园,提升室外景观层次感。
“海绵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海绵城市建设也是城市系统重新梳理的过程。海沧区建设局负责人表示,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海沧充分结合试点实际,综合考虑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环节,构建起城市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问题“四位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不断根据实践经验优化施工工艺,逐步形成了“海沧经验”。
普及推广
鼓励公众参与 全区域推广建设
2015年9月,海沧启动全国首个适用于小学生教育的海绵城市建设校本课程编写工作,2018年3月海绵城市教学走进试点区的祥露小学四年级课堂,通过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展示和学校教育,引领学生树立尊重科学,崇尚自然的理念,扩大海绵城市建设影响力,深化海绵城市建设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从娃娃抓起,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公众教育和普及层面上,海沧打开了进校园的“第一扇窗”。课堂教学、现场实验,再加上平日生活的切身感受,让学生们对海绵城市的概念有了更为具象的理解。
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沧海绵工程建设始终与群众保持良好的互动,前期与居民群众沟通听诉求,施工中邀请群众观摩建设工艺,竣工验收后又请群众评价收集意见,“海绵城市的建设归根结底要惠及百姓,更要得到群众支持,听取群众的意见。”根据2018年开展的群众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马銮湾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4%。
如今,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生态福利不断释放,真正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百姓幸福感与获得感显著增强,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意愿越来越高。
记者了解到,马銮湾海绵城市试点区共完成127个项目,建成一批海绵型道路、公建小区、工业厂区,顺利消除黑臭水体、内涝点。今年,海沧将在试点建设经验基础上持续推进全域海绵建设,大力推动海沧自贸片区、内湖片区、体育中心片区、未来海岸片区、过芸溪片区等区域的海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