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群山环绕、满眼翠绿的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万龙山乡槽下村,白天在茶田、山林间呼吸清新的空气,晚上品一茗清茶,看青山乱云飞渡。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方心灵的净土……如今,槽下村村民的生活方式成了众多游客的向往与追求。
槽下村地处武功山与明月山的交界处,平均海拔700米。这里空气、水质优良,竹海青翠、环境优美。近年来,槽下村利用气候条件优势发展旅游经济,打造了十八弯瀑布等徒步线路和多条沿河、沿溪休闲游步道,发展采摘区、品茶区、农特产品展销区、文创空间等业态。过去偏僻落后的穷山沟,如今成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的网红打卡地。“以前村里大部分村民以种地为生,每年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脱贫户杨锦财站在自家民宿阳台,指着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山间美景一脸幸福地叙述着。槽下村“走红”后,杨锦财贷款3万元,将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现在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起来,自家屋子又不用交租金,坐在家里就能挣钱。”不只杨锦财,这两年村里不少乡亲办起了民宿,热情满满地迎接四方游客。
从“山大沟深”到“旅游胜地”,通过景村融合发展,槽下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致富路。仅去年暑假,槽下村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村里民宿家家爆满。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资源禀赋成为经济效益,槽下村只是其中之一。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的茶园村。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正浓,茶园村堰塘湖大道上,数十个垂钓位座无虚席,湖光掠影之间,垂钓者坐在钓位上,挂饵、抛钩、收线、摘鱼……静静地感受垂钓的乐趣。他们的倒影与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水融为一体,看上去就像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
“这里设施齐全,鱼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周末带着家人朋友来此寻找乡间野趣。垂钓之余,沿着湖边栈道走走、坐在石条上吹吹风,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享受自由自在的慢生活,真好!”钓鱼爱好者刘先生说。
茶园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星介绍:“随着夏季来临,游客日渐增多,每周都有近千名游客前来消暑游玩。来的人多了,三产就兴旺起来,村民在周边开起了饭店、支起了摊子、卖起了农货,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
在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萍乡硕果累累。莲花县沿背村发掘农民将军甘祖昌和龚全珍老阿姨先进事迹,创新开展“民宿”学习教育模式,引导脱贫户改善环境、增收致富。萍乡市湘东区麻山幸福村在继续做好传统采摘项目的同时,通过整合七彩葡萄园、双月湾湿地公园等,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萍乡归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营销模式,开通了乡村旅游网,发展线上线下业务,实现农业和旅游、开发旅游产品与特色农产品加工有机结合。芦溪县仙凤三宝农业休闲观光园的休闲沙滩、四季花海、暮光森林小火车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游览,带火了周边的果园、农家乐和土特产消费。
近年来,萍乡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在全域旅游的重要位置,全市乡村旅游从最初的分散式发展模式,逐步走上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之路,越来越注重规划先行和品质保证。《萍乡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5)》《萍乡市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实施意见》《萍乡市发展全域旅游规划纲要》均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谋篇布局。各个县区都有明确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形成各自特色优势。目前,全市乡村旅游形成了“湘(东)莲(花)板块”的赏花经济、“芦(溪 )武(功山)板块”的户外经济、“湘(东)(上)栗板块”的采摘经济、“城郊板块”的美食经济四大乡村旅游板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江西省A级乡村旅游点47个(其中5A级3个,4A级22个,3A级22个),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江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江西省乡村旅游风光带1个。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的70%和60%左右,成为全市旅游业的最大特色和亮丽名片,并与全市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互为补充、共促共进的良好发展格局,一幅美丽乡村铺就的“诗与远方”画卷正在昭萍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