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四川乐山:打造“蓝脉绿心”型海绵城市

2023-04-19 10:20:51来源:乐山日报   
核心摘要:近日,《乐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2—2035)》(以下简称《规划》)正式通过乐山市政府批复。
近日,《乐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2—2035)》(以下简称《规划》)正式通过乐山市政府批复。
 
早在去年2月,为提升乐山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乐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该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今年3月18日,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共同发布了拟入围2023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城市的地级城市和县级城市名单,乐山市成为5个入围城市之一。
 
刚刚通过批复的《规划》,有何新亮点、新要求?如何引领乐山海绵城市建设实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规划目标 打造“蓝脉绿心”型海绵城市
 
《规划》明确,将结合乐山三江水脉、绿心海绵的生态本底,规划具有乐山山水田园特色的“蓝脉绿心”型海绵城市。
 
所谓“蓝脉绿心”型海绵城市,即借助三江及支流打造星罗棋布的河湖湿地净蓄托底,保护修复及集蓄利用嘉州绿心公园作为乐山城中大海绵,打造大湿地、大绿心的乐山海绵特色,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市。
 
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四个基本方面确定乐山海绵城市总体目标,从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多重目标。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 乐山将实现哪些目标?
 
《规划》指出,乐山将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海绵城市。保护和修复城市蓝绿空间,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对城市山、水、林、田、湖等海绵肌理的梳理,系统性构建生态海绵安全格局,保护和修复城市海绵基底,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
 
弹性海绵城市。弹性应对城市内涝问题。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统筹考虑源头控制、排水管网、排涝除险和应急管理等措施,有效应对强降雨所造成的城市内涝。
 
活力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充分结合,让海绵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内涵。通过合理选择和布置海绵工程,让每个海绵细胞都充满活力,同时海绵城市通过“蓝”“绿”海绵设施的建设,增加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魅力。
 
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5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根据有关办法和要求,并考虑实际问题和需求,乐山市将选取六大类共14项建设指标,其中,约束性规划指标7个,预期性指标7个。
 
明确重点任务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规划》主要围绕制度建设、格局构建、项目谋划、防洪排涝、补齐短板、巩固成效、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明确了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过程管控。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管控指标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格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管及竣工验收,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措施落实落地。
 
强化生态保护,构建安全格局。保持乐山市自然空间格局的完整性,系统构建“三江多脉,山峦环列,双心多点,湿地广布”的生态安全格局。
 
坚持系统谋划,推进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排水管网、城市竖向空间、雨水径流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系统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行新建区“海绵+”和已建区“+海绵”模式,推行屋顶绿化、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生态绿地等建设,促进雨水就地蓄积、渗透和利用,提高雨水径流控制率。
 
统筹防洪排涝,提高城市韧性。通过清淤疏浚、拆除阻水桥涵、加高加固堤防等措施提高干流及支流防洪能力;发挥水库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增加水库湖泊调蓄容量;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完善片区配套雨水收集管网,解决片区内涝;充分利用洼地、绿地、公园等建设调蓄设施,蓄滞雨水、错峰下泄;结合城市更新,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完善超标降雨应急措施,制订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
 
巩固治理成效,坚持长制久清。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长制久清,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继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明确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严格落实河湖长管理机制,明确河湖管理保护职责,严格城市河湖的管理保护,强化水体水质常态化监测。
 
加快补齐短板,实现提质增效。全面排查排水管网底数,通过测绘、物探等技术手段开展排水管网系统现状信息普查,形成排水管网数据库;修编排水专项规划,各县(市、区)开展排水专项规划编制;鼓励在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率先推行再生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编制《乐山市非常规水资源——雨水、再生水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加大雨水收集利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保护文化传承,提升文化内涵。开展水文化遗产专项普查,并进行详细分类,制订相应的保护方案;严格相关规划、建设项目的水文化遗产保护评估和论证;开展水文化遗产利用,加快发展水文化产业,开发水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打造水文化遗产知名品牌;以佛文化为背景、水文化为核心,对全市包括河湖文化、佛道文化、古堰文化、水利风景区文化等在内的历史水文化发展思路进行重点规划,打造一批优秀的水文化精品工程项目。
 
推动产业发展,支撑海绵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强强联合,引进海绵产品生产企业及相关装备企业,特别是积极吸引国内外海绵产业骨干龙头企业落地发展;加大海绵产业扶持,鼓励采用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促进产品的落地应用,辐射带动本地、全省及周边省市的海绵城市产业发展;提升海绵技术创新能力,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材料、技术及装备,推动海绵产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研究,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重点提高海绵产业材料技术水平,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和推广。
下一篇:

山东济南市钢城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上一篇:

打造科创生态小镇 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工业园区一期首宗地入市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