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记者日前了解到,截至目前,深圳全市绿色建筑建设规模超过1.6亿平方米,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超过1500个,已成为全国绿色建筑建设规模最大和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天蓝地绿水净,打造绿色深圳
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发展引擎,深圳已成为国内第三、亚洲第四、全球第十的国际化大都市。
高速发展并不意味着“高度污染”。相反,深圳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在2021年全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中,深圳市排名第一;PM2.5平均浓度降至1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稳居国内超大城市第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深圳蓝”“深圳绿”成为城市的最亮色。
近年来,深圳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主旋律,着重四大主线,从加强城市布局引导、建设低碳基础设施、推进建筑节能降碳、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方面推进建设绿色低碳之城。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以打造“高密度城区的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样板”为目标,提出湾区生境、绿建筑城、创新实践、智慧治理四大低碳策略,实现25%的减碳潜力;全国首宗带有碳排放指标的土地出让项目——深圳未来大厦也是深圳近零碳排放试点项目,比同类型建筑能耗降低了44.3%,实现二氧化碳年减排量超过1500吨。
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自启动绿色建筑工作以来,十余年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取得了跨越式增长,以绿色建筑低碳节能助力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
截至目前,深圳全市绿色建筑建设规模超过1.6亿平方米,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超过1500个,已成为全国绿色建筑建设规模最大、建设密度最高和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2022年,新增绿色建筑项目239个,建筑面积1816万平方米,其中108个项目获得国家二星级或深圳银级以上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888万平方米,占新增绿色建筑项目总数的48.88%。
发挥特区优势,勇当绿色先锋
除了在建筑节能方面“埋头苦干”,深圳也发挥特区优势,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制定符合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20余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地方标准,建立和完善了涵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维护在内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打造“深圳标准”“深圳质量”。
去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次将包括工业建筑在内的全部建筑纳入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和运营的强制范围,该条例也首次以立法形式将“碳达峰、碳中和”融入绿色建筑全寿命期管控。去年11月,《深圳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正式印发,持续加强建筑全生命期绿色低碳管控,推动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
此外,深圳也在构建建筑碳排放数据库。通过明确新建公共建筑在竣工验收前,须将分项能耗数据连入市级数据中心,截至2022年,已实现约1000栋既有建筑运行能耗的分项计量和实时监测。据统计,2022年深圳推动108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年节约电力1561万千瓦时,折算标准煤约5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3万吨,助力建筑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记者 姜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