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古树保护与和美乡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农林业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题,围绕如何发挥古树名木在建设和美乡村和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了细致交流和深入研讨。本次研讨会由农民日报数字传媒、佰川研究院古树医院、山东祥辰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主办。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我国现有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分布在乡村的有483.53万株,占比高达9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明确了“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重点工作。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当前一些乡村古树名木正处于被遗忘、被损坏甚至面临濒危消失的境遇。由于地处偏远、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和执法不严等原因,病害趋重、擅自移植、盗伐盗卖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乡村古树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乡愁寄托,势在必行。
研讨会呼吁,要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强化行业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拓宽资金渠道、强化科技支撑、培育服务队伍、加强宣传推介等举措,从生态、社会、文化和产业等多个维度,对乡村古树进行系统保护和科学开发,既生动诠释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又助力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更开辟农村文旅融合新业态等,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多元力量。(作者 吕兵兵 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