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与公共艺术专题展(以下简称“中国设计大展”)线下展落下帷幕。两座展馆,122个案例,1331件作品,中国设计大展以设计回应时代命题,以创意引领时代风尚,汇聚起中国设计与公共艺术的先锋力量。
汇聚精品
感知中国设计新风向
代表国家形象的标识设计、重大科技成果创新设计、城市建筑“微更新”设计……此次大展梳理了近年来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事业发展成就和经验,集中展出一批代表彰显中华审美风范、融合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优秀设计和公共艺术作品,将历史语境、文化环境与生命情境等多重叙事内在于观众的观展体验之中。小到一枚胸针、一幅海报,大到城市建筑和文化场馆规划,在这里,大众都可以找到中国创意设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新思考与新实践。
令人欣喜的是,本届展览首次设立“湾区特展”,集中展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湾区城市群的优秀设计和公共艺术作品,其中深圳设计产品占比达到七成。“湾区特展”以“大设计”为媒介,串联起“魅力湾区”“共生湾区”“潮流湾区”“视觉湾区”“创想湾区”五个板块,多角度呈现粤港澳大湾区所独有的文化基因与时代魅力,以设计和公共艺术的形式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探路前沿
跨界携手丰富中国设计新形态
在新时代的设计发展中,设计与文化、科技的联结日益紧密,设计作品愈加注入文化与精神的血液,与科技携手并进。在“助力文化建设”板块,一组关于苏绣的案例《苏绣与拓扑学的邂逅相逢》让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案例展示了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与清华美院研创团队对苏绣针法的拓扑学研究成果,成功将针法归纳转化为函数,生成可以记录和创新针法的计算机程序,探索出科技创新的设计之路。
除了有针对非遗文化的创新设计,蕴含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设计作品也在展区纷纷亮相,在设计艺术的加持下,文化有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创新表达。将年画图案印制在书包、滑板上;将二十四节气做成手账套装……一件件精致有趣的设计作品使文化真正走进大众日常生活,将中国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熔铸为设计师的中国文化自信观,重建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进而形成中国设计的个性和特色。
此外,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借助科技手段首设线上虚拟展厅,将近三年中国设计及公共艺术领域的丰硕成果进行更加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展示。线上VR展厅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以文字、图片、视频,三维动效等多种形式创新公众的观展体验,突破以往设计展览的时空边界,让中国设计美学触达更多大众。
回归本源
创意设计点亮美好新生活
设计方式时时更新,但以人为坐标,以服务生活为落脚点的设计理念未曾改变。在本届大展中,无论是“主体展”的创意设计底色,还是“湾区特展”的创新开放品格,中国设计大展在每一步向前尝试性的探索中,早已显示出其融入生活的切实可行性。科技含量高,创新意识足,是本届展览的一大底色,“新颖”“特别”是观众在回答参展体验时基本一致的感受。
智能头盔、智慧厨房、AI健身衣……走进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一楼展厅,观众可以看到诸多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创意设计。立足于人们当下生活需求,设计为科技插上想象的翅膀,科技则助力设计实施落地。在三楼展厅,国内众多城市更新改造案例在此展示,融入人文、美学等因素的建筑设计,不但增强了建筑的景观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民众的精神气质与文化生活,营造有滋有味的生活空间。当天马行空的设计创意运用在寻常生活,当焕新重塑的历史空间与城市共生共长,新时代的中国设计已悄然走进多元生活场域,美好生活由此开启。
据悉,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线上展厅将持续开放,为更多观众提供沉浸式设计体验。(记者 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