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北京通州:让城市顺畅“呼吸吐纳” 城市副中心已建成海绵城市27平方公里

2023-02-20 15:10:03来源: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核心摘要:北京市通州区迎来立春后的首场降雨,与此同时,分布在副中心各个区域的海绵也做好吸水的准备,通过这一方式雨水实现再利用。从通
北京市通州区迎来立春后的首场降雨,与此同时,分布在副中心各个区域的“海绵”也做好“吸”水的准备,通过这一方式雨水实现再利用。从通州区水务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域面积27.18平方公里,建设达标比例为37.87%,圆满完成2022年海绵城市建设达标比例35%的目标要求。

在紫运南里三区,雨中的小区内植草沟与透水铺装等生态设施格外醒目。雨水经过海绵设施的转输、收集与存蓄,真正实现自然下渗、自然积存与自然净化。路边的草丛中,叶尖上还沾着水珠,但人行道路面并没有积水,丝毫没有影响居民出行。如今,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总面积已达130余万平方米,通过海绵设施与景观环境的充分融合,也使得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越来越多居住在城市副中心的百姓享受到了“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

据了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通州区2016年开始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试点区域近2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小区、道路、河道等都按照有利于排水、渗透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上百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落成。降雨来临,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等都将派上用场,避免雨水找不到出口而淤积形成洪涝灾害。

下好项目谋划“先手棋”,近年来,通州区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建设思路,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统筹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和堤岸防洪达标建设,从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社区四个层级系统谋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海绵型水系、管网及泵站、管网排查与修复、再生水利用等工程。

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管控平台、行政办公区再生水管网智能化管控平台项目先后进入试运行阶段,管控平台共建设了118个监测站点,对试点区域内已建成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和片区进行全天候监测。平台目前包含了试点区内3条河流水系、123个地块、4900多个海绵设施、上千条排水管网的实时数据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全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并将相关设施的运维水平及时进行反馈,确保“建设一处、监管一处、造福一处”。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已在城市副中心全域推广。截至2022年底,副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为71.7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域面积27.18平方公里。预计“十四五”末,城市副中心50%的建成区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下一篇:

山东青岛:市南区日照路1号拟进行危房及基础设施改造

上一篇:

北京市怀柔区成功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