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漫步在江苏省南京市的村畔田间,家家户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花团锦簇,村民们悠闲地打理着自家菜园……一派生机盎然,处处展现新活力。
2022年以来,南京市紧扣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要求,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全方位开展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建设,让一个个村庄变了样。
从局域到全域
“三大革命”扮靓乡村“颜值”
在距南京主城区40分钟车程的江宁区谷里街道徐家院村,平坦的村道蜿蜒入户,漂亮的农舍绿植环绕。村民王勇一大早就将家里的垃圾拿出来,按照垃圾桶的标识将餐厨垃圾和干垃圾分开。“以前村里垃圾多,气味难闻,现在环境好了,咱们自己也得多保持。”王勇说。
从之前的垃圾成堆,到现在的村道整洁、满眼绿意,徐家院村的变化得益于村里近几年持续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近年来,徐家院村通过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新建村内公厕等措施,不断刷亮“颜值”,让徐家院村成为南京城郊热门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同样通过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扮靓乡村的,还有高淳区青山村垄上自然村。村里“小绿房”内,机器日夜不停地处理村里的生活污水。在这里,家家户户接通了污水管道,村内污水管道与污水处理设施相连。处理过的污水达标后,排放到附近的河沟中。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好后,不仅让“一汪清水,芳草如洗”的美景在村中成为现实,还改变了村民乱排污水的习惯。
看着村里越来越美,家住溧水区白马镇大树下村的陈大爷每天早晨都要绕着河岸走几圈。让他最满意的,还是家里新修的厕所。“厕所就在屋里,我和老伴都70多岁了,用起来方便多了。”陈大爷乐呵呵地说。同时,溧水区还建立“一户一厕一档”台账,对全区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工程进行区、街两级验收,确保工程数量和质量。
一项项举措扮靓村庄的颜值,让群众的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2022年以来,南京市持续推进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垃圾分类“三大革命”整治行动,制定出台《南京市“十四五”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聚焦垃圾分类精细化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户厕与污水有效衔接、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等重点工作。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500多个行政村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动员参与人次超过38万;共清理垃圾18.51万吨、河塘沟渠2.7万多处;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1套,新增治理农户3000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在100%。
从“面子”到“里子”
美丽乡村助推文明新风
走进浦口区不老村不老居,青石砖、木栅栏围起来的雅致小庭院映入眼帘。门前的假山、休闲亭引人驻足。走进室内,整洁明亮的三间小屋里点缀着各色花卉和绿植。“家里环境好,自己看着也舒心,大家都喜欢来我们家拍照。”“美丽庭院”示范户徐仁萍说。她家的小院子成了村里的“网红”点,不但邻里争相来取经,不少游人也驻足打卡。院内还时常开展插花、刺绣等传统技艺培训活动,让游人记住了浓浓的乡愁。
“美丽庭院”不仅要体现庭院的外在美,更要体现家风、民风、乡风和谐美好的内在美。让乡村美了“面子”,更实了“里子”。
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笔直延伸,一幅幅生动的墙绘赏心悦目……走进高淳区固城街道前陇村,原本“灰头土脸”的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文化墙”。
固城街道从“文化墙”中找到了提升村民环境意识、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途径。“我们将固城特有的历史文化、美丽山水以及孝贤文化、法治文化等搬上墙面,让‘文化墙’成为有效教育群众的‘露天讲堂’,让环境美深入人心。”固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止不老村和古城街道,南京市各地的乡村都以环境整治提升为契机,以民风促乡风,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溧水区晶桥镇整合乡贤资源,通过挖掘乡土特色风貌和文化底蕴,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高淳区东坝街道游子山村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挂牌亮户带动更多家庭自觉弘扬家庭美德、传播良好家风;六合区冶山街道双墩村定期召开专题道德评议会,“评”出文明好风气……据了解,截至目前,南京市共创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000户,美丽庭院示范带(片)12条,累计建成区、镇街、村(社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万余户。
从“一时美”到“时时美”
长效管护守护和美乡村
环境美了,如何守住整治成果?
漫步在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外沙村,村民家前屋后花木扶疏,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时而有鱼儿跃出水面。外沙村亮丽的田园风光得益于栖霞区变“整治思维”为“管护思维”,积极探索支部建在网格上,充分发挥党小组联系群众的优势。
2021年,栖霞区入选南京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自主管护工作试点。栖霞区以党建引领,把农村党小组“神经末梢”延伸到环境整治一线,让党员骨干担任党小组组长,由村干部担任联络员,采取“1+N”方式推动党小组党员与农户结对。
“河道里的淤泥、水草要清理干净!”“大家要把这块的绿植修补好!”作为村里管护队的一员,村民小李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大家分成若干组,每天会认领不同的工作内容。把村里的绿化搞漂亮了,我们看着也愉快。”小李说。
不仅党员当“先锋”,栖霞区还发挥妇女的作用,让管护工作落地。“我们在八卦洲上坝村打造‘党建+小阿姨’社会治理特色品牌,将热心社会公益的退休女党员吸纳到志愿队伍中,参与到垃圾分类、治安巡逻等日常管护工作中。”栖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采取网格化管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的还有谷里街道。谷里街道亲见村试点推行第三方统一维护模式,把第三方人员、村组干部、监督人员等力量以村为单位整合起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监管水平,对村域管护到位。
浦口区也将农村改厕工作的重点由“建”转移到“管”和“用”上来。浦口区按照2022年南京市农村户厕摸排整改要求,抽调机关科室人员组成农村户厕“回头看”小组,开展拉网式摸排,确保督察全覆盖、问题全整改、管理不松懈。
近年来,南京市各乡村还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开展“美好庭院”“清洁户”评比、积分兑奖等活动,以一时“整”倡导村民长期“治”。
建立健全常态清洁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南京市有效推动了村庄清洁由“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