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透水路、一个个雨水花园、一块块下沉式绿地……诠释着唐山海绵城市建设的处处匠心。2021年唐山市成功入围全国首批、河北首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截至目前,唐山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55亿元。随着新项目的完工投用,唐山市城市道路建城区积水道路不断减少,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及地下空间利用水平得到提升,城市水安全不断强化,水环境持续改善,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城市发展安全韧性显著提升。
日前,记者在高新道(太原路——龙泽路)新建工程施工现场看到,该路段主路完工通车,车辆在笔直的大道通行,一旁人行横道铺设了崭新的便道砖。
“别看这条道路看上去很普通,与其它道路没什么区别,但其实这条道路建设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高新区城管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道路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砖铺设、溢流井及路缘石开口作为海绵设施,两侧便道的透水铺装能够让径流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同时路面的径流雨水通过两侧路缘石开口处汇流至下凹式绿地内,不再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经过渗透、净化、传输后,由溢流井排入雨水管网,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管网排水压力,缓解城市内涝。
唐山市中心城区绘写城水相融画卷。
记者了解到,该道路采用透水铺装及管网建设,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为46%。其中下凹式绿地总面积1625平方米,内设溢流井,路面雨水经机动车道两侧路缘石开口处汇流至下凹式绿地内,溢流排入雨水管道。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路段景观效果,提升整体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相关部门还将对道路分车带及外跨绿地进行绿化,进一步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使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海绵城市建设是战略之举
海绵城市理念是近年来提出并流行起来的。一些城市夏季雨水偏多,每逢强降雨和大暴雨袭来,便难以招架。由于地下排水设施不给力,导致水淹楼房、道路一片汪洋,已成为不少城市面临的困境。加快建设“会喝水”的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的一种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雨季时“吸水”,在旱季时“放水”,从而增加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灾害方面的能力,是提升城市发展韧性的重要构成。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加强对城市发展中水的管理,尤其是雨水的消纳和利用,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的目标。海绵城市建设包括城市积水内涝治理、污水处理、中水利用、公园绿地建设、地下水压采、水源地开发保护、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水体景观生态修复等。科学运用综合手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增强城市吸水、排涝、抗灾功能,使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雨后行人方便、交通无阻。因此,“会喝水”的城市不怕涝。
制度保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如何,关键靠立法保障。唐山市建立“1+N”的海绵城市法规体系,出台《唐山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完善项目管控流程,实现建设项目全流程闭合管理。同时,在《唐山市公共停车场所管理条例》《唐山市排水与再生水管理条例》《唐山市节约用水条例》等相关法规制修订中,融入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具体要求,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有法可依。
唐山花海建设蕴含海绵城市理念。
目前,唐山市正在创建系统化全域推进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常态化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市海绵办代表市政府组织各市直部门建立在线工作组,通过微信群的方式,研究和推进审批、立法、规划、技术标准等工作。组织建立市(县、区)海绵办工作调度群,传达政策、下达工作、指导培训、收集信息。各县(市、区)成立了本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群,市海绵办安排技术人员下沉县级群指导工作,解惑答疑,帮助县(市、区)海绵办开展工作。
唐山市还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过程管控,在全市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协同和联合审查系统中加入海绵审查环节,规定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服务协同和联合审查时,须登录全市统一的审批平台,在线提交海绵城市设计方案专篇,通过在线审批实现了新建项目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此外,市住建局、市资规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城管执法局多次会商,致力于在不增加审批环节的基础上将海绵城市建设审查加入立项、规划、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环节,已形成明确的方向、路径和措施。
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精品项目
“以前这里环境乱糟糟的,也不知道带孩子去哪里玩,现在有了花海,天蓝了、水绿了、景美了,孩子们每天都来亲近自然,有吃有玩,还能学知识。”日前,带着孙子到花海游玩的李女士说。
唐山花海让“城市伤疤”变身“城市花园”。花海原是百年老矿开滦马家沟工矿遗址,聚集了采矿塌陷区、垃圾填埋场和大量破旧厂房。2018年,市政府启动了东湖花海海绵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路树湖山”四大特色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多功能调蓄广场等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0%。项目在完成生态修复的同时还积极打造海绵城市科普教育基地,实现了生态工程的价值转化,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精品项目为引领,唐山市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在市政道路建设、公园绿地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立体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之路,打造“城水共兴 人水和谐”的城市。
迁安市作为2015年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试点建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做好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控和运维工作,完成从“试点”到“示范”的深度转换;路北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截至目前,项目库共有项目47个,计划海绵相关投资3.5亿余元;高新区、滦南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印发宣传明白卡,组织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提袋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争取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内涝防治标准达30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达100年一遇,天然水域面积比例及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均有较快增长;雨水资源化利用量持续上升,地下水水位整体略有回升,再生水利用率不断提高。
市海绵办主任王树林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对于提升唐山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唐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名片的有力抓手。下一步,唐山市将紧抓重点,系统推进,解决问题,打造亮点,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北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