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该项目,实际由两部分组成,一期工程已于2020年7月全面开工建设,此次涉及社会资本招标的二期工程总里程和投资额较一期更高,预计金额达169.2亿、全线89.99公里。
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和全局的意义都十分重大,比如对当地能促进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旅游资源开发,全局角度又是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
投资金额近170亿,地方财政估计很难一下拿出这么多钱,于是近些年兴起的PPP模式就被引入进来了。
所谓PPP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同时参与其中,扩大融资来源的同时,社会资本和地方经济又能同时获得回报,可谓一举两得,与“地方债”有异曲同工之妙。
截至到2018年7月底,全国已签约落地的PPP项目有近4000个,已开工的近2000个,投资总额有2.5万亿之巨。从数据上来看,各地PPP项目呈现暴增的趋势。
按道理讲,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能从中获得回报,应积极参与才对,能中标是喜事一件。那为什么此次近170亿的甘肃公路项目会出现废标的情况呢?
从定西市交通运输局披露的废标原因可见,此次废标是因政府和社会资本两方在关键条款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第一和第二候选社会资本方均因此而自愿放弃并终止谈判;一二候选方放弃之后,虽约谈第三候选方,但第三候选方规定时间未到场,视为自愿放弃。
为此,8月15日定西才不得不发布第二次招标公告,一切从头开始。
虽然定西只给出了废标是因“关键条款未达成一致”这一笼统描述,并未说明具体原因,但我们不妨结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在该项目中的投资占比、后期资金来源以及项目建设周期等方面来窥探一下为什么该项目会最终废标:
从投资占比来看,前期需要33.8亿(总项目的20%)用于项目公司的成立,而社会资本占大头,需要筹资其中的90%,另外10%由政府出资。虽然社会资本前期出资高达30亿左右,但对于候选方由多个国企构成来看,这对于资金雄厚的他们来说,不算难事。
但后期80%的资金是项目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措,总缺口有135亿之多,这个资金规模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去年PPP清理风暴之后,各商业银行对PPP项目贷款融资的态度已趋于谨慎,不少银行已暂停了对PPP增量项目的信贷审批和存量项目的进一步放款。
倘若甘肃这项目也因此受到影响,后期资金无法筹措,那么对于社会资本来说,损失无疑是巨大的,这一点他们不得不考量。这可能是最终导致废标的一个原因。
再就是,对于PPP项目来说,虽然后期会获得最终回报,但PPP项目一大劣势就在于建设周期长、回报慢,一般的PPP项目建设周期通常在10年左右,短期内只有投入,没有回报。
而此二期工程,更是采用了“4+30+15”模式,49年的延长合作期限对于社会资本来说,“等不得”。
建设周期太长,短期很难获得投资回报,建设周期越长风险系数越大,这可能是导致社会资本方自愿放弃的第二个原因。
当然,以上只是基于猜测,毕竟无论是所需投入资金量大,还是建设周期长回报慢,这些都是事前已经写在“招标公告”中的,社会资本方不可能对这些风险点事先没有预案或考量,据此而临时做出放弃决定的可能性实际上并不大。
无论具体原因是什么,大概率政府一方在谈判的过程中,就合作协议对社会资本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才导致三个候选方接二连三的主动放弃。
PPP项目发展了这么多年,实际不排除“野蛮生长”的情况,这也就要求政策层面予以更强的监管。为此,去年就刮了一场PPP项目清理风暴,叫停PPP项目的不止有甘肃,还有新疆、湖南、河南等多省份,所以此次近170亿的项目废标,其实也不算是罕见,市场还是有预期的。
PPP项目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这是他存在的意义,但是随着管理越来越规范化,也需要社会资本在其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不能之“趋利”,真正把不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方剥离出去,优中选优,如此才能使PPP项目健康有序的发展,真正为基础设施建设所用。